俎豆湖山在,千秋景昔贤。
驱车存鲁士,结驷说吴年。
香鬯雕胡入,荪撩水藻前。
诸生谁诵习,越绝有残编。
俎豆湖山在,千秋景昔贤。
驱车存鲁士,结驷说吴年。
香鬯雕胡入,荪撩水藻前。
诸生谁诵习,越绝有残编。
这首诗描绘了端木子出使越国时,对湖山美景的感慨与怀念,以及祭祀昔贤的情景。诗人通过“俎豆”这一祭祀用品,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先贤的追思。
“俎豆湖山在,千秋景昔贤”,开篇即点明主题,湖光山色中蕴含着千年不变的历史景象,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缅怀之情。“驱车存鲁士,结驷说吴年”,这两句运用典故,生动描绘了端木子出使越国的过程,既体现了其远行的艰辛,也暗示了他与吴越两国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香鬯雕胡入,荪撩水藻前”,进一步渲染祭祀的氛围,香料与食物的准备,以及对水藻的轻撩,都充满了仪式感,展现了对先贤的尊敬与纪念。最后,“诸生谁诵习,越绝有残编”,则引出对后世学者的思考,询问谁还在诵读学习这些历史文献,表达了对传承古代文化知识的期待与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端木子出使越国的事件为线索,巧妙融合自然景观、历史典故与文化传承的主题,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崇敬与对历史记忆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文化传承现状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