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消渴夜,汉圃倦游年。
日月愁中惜,形骸病后怜。
乡心时万折,客泪晚双悬。
人老犹西蜀,春归向北燕。
音书嗟白雁,岁序怪玄蝉。
独抱无穷事,徘徊玉漏前。
茂陵消渴夜,汉圃倦游年。
日月愁中惜,形骸病后怜。
乡心时万折,客泪晚双悬。
人老犹西蜀,春归向北燕。
音书嗟白雁,岁序怪玄蝉。
独抱无穷事,徘徊玉漏前。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宗臣在病中所作,以“病中二首(其二)”为题。诗中描绘了诗人因病而产生的复杂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茂陵消渴夜,汉圃倦游年”,以“茂陵”和“汉圃”象征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过往,夜晚的消渴和一年的疲惫游历,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颔联“日月愁中惜,形骸病后怜”,通过“日月”和“形骸”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对身体状况的怜悯,体现了病痛对人的身心双重折磨。
颈联“乡心时万折,客泪晚双悬”,“乡心”与“客泪”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在外漂泊的孤独感,晚上的泪水更是加深了这种情感的沉重。
尾联“人老犹西蜀,春归向北燕”,将个人的衰老与自然界的季节更替相联系,暗示了生命的有限与时间的无情。“音书嗟白雁,岁序怪玄蝉”,通过“白雁”和“玄蝉”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信息的传递之难,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最后一句“独抱无穷事,徘徊玉漏前”,点明了诗人在病中独自面对无尽思绪的状态,徘徊于时间的边缘,既是对过去回忆的不舍,也是对未来未知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病痛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故乡和亲情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