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特竦如削铁,古松根透石纹裂。
我欲峰头看八荒,安得手中凭九节。
一峰特竦如削铁,古松根透石纹裂。
我欲峰头看八荒,安得手中凭九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峰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交融。
首句“一峰特竦如削铁”,以“特竦”形容山峰之高耸,用“削铁”比喻其陡峭,形象地勾勒出山峰的峻峭形态,仿佛是从坚硬的铁块中削出一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接着,“古松根透石纹裂”一句,将视线转向山峰之上的古松,松树的根深深扎入岩石之中,穿透了岩石的纹理,显示出生命力的强大与坚韧。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也象征着自然界的顽强与不屈。
“我欲峰头看八荒”表达了诗人渴望站在山峰之巅,俯瞰整个世界的愿望,体现了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探索精神。“安得手中凭九节”则流露出诗人实现这一愿望的无奈与渴望,九节杖在古代常用于登山或远行,此处借指借助某种工具或力量,表达了诗人对超越自我限制、达到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雄伟的山峰和坚韧的古松,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生命的顽强,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探索和超越的向往之情。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黄莺屡唤支筇去。黛香浓、石隐心情如故。
文杏小亭台,消得王维幽句。
脉脉筠帘遮不定,又一派、动人愁处。何处。
是碧沼流花,渔梁飞渡。
频念访戴新盟,把诗瓢挂了,再携茶具。
难买此时闲,况旧游曾住。
裘马平生挥斥久,付玉笛、吹开迟暮。未暮。
听松底鸥吟,万山春曙。
游丝吹尽,为春归、撩乱几人心绪。
欹枕长亭闻玉笛,万事何如故土。
花坠宫帘,燕巢陵树,付与渔樵语。
踏歌灯下,让他年少为主。
镇日病酒孤眠,征衫不暖,忆得分离苦。
芳草香销南国恨,侥倖新来雁羽。
画桨徐开,珠屏曲掩,莫识留侬处。
东风方便,愿随轻絮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