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三千程,斋戒三阅日。
斋斋致太虚,白日生尔室。
问道三千程,斋戒三阅日。
斋斋致太虚,白日生尔室。
此诗由明代学者湛若水所作,题为《福建长乐柯生乔可尚迁博学士也斋戒三日尽弃其学而请学焉喜而与之诗二首(其一)》。湛若水以道家思想为主,融合儒家理念,此诗即体现了他对于学问追求的深刻理解。
“问道三千程,斋戒三阅日。” 开篇即点明了求学之路的漫长与艰辛,需通过斋戒来净化心灵,准备迎接知识的洗礼。斋戒不仅是一种外在形式,更是内心对真理的渴望与虔诚。
“斋斋致太虚,白日生尔室。”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斋戒的目的和效果。通过不断的斋戒,使得心灵达到纯净的状态,如同太虚一般空灵无物,而光明的真理(象征为“白日”)则在这样的内心世界中得以显现。这里暗含了湛若水对于精神修养与知识获取之间关系的深刻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湛若水对于求学过程的独到理解,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准备和内心的纯净对于获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斋戒这一仪式,人们可以净化心灵,更深入地探索和理解宇宙的真理,从而达到更高的学术成就和个人修养。
风色戒寒候,岁事已逶迟。
劳生尚行役,游子能不悲。
林壑无馀秀,野草不复滋。
禾黍经秋成,收敛已空畦。
田翁喜岁丰,妇子亦嘻嘻。
而我独何成,悠悠长路岐。
凌雾即晓装,落日命晚炊。
不惜容鬓凋,镇日长空饥。
征鸿在云天,浮萍在青池。
微踪政如此,三叹复何为。
叶脱林梢处处秋,壮怀易感更登楼。
日斜钟阜烟凝碧,霜落秦淮水慢流。
人似仲宣思故国,诗如杜老到夔州。
十年前作金陵梦,重抚栏干说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