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百宝光明》
《百宝光明》全文
宋 / 释印肃   形式: 七言绝句

青黄赤白异尘寰,知音希得似寒山。

丰干未辨争饶舌,光明不遍道应难。

(0)
鉴赏

这首诗《百宝光明》由宋代诗人释印肃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世间万物与心灵光明的深刻思考。

首句“青黄赤白异尘寰”,以色彩的多样性比喻世界的丰富性,暗示了在芸芸众生中,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色彩,这构成了我们所处的世界。这里的“尘寰”既指现实世界,也暗含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次句“知音希得似寒山”,借用唐代高僧寒山的典故,表达了知音难觅的主题。寒山是佛教中的隐士,他的诗歌深受后世喜爱,象征着在纷扰的尘世中,能够找到心灵共鸣的人极为稀少。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于真正理解自己思想和追求的人的渴望。

接下来,“丰干未辨争饶舌”,丰干是佛教传说中的高僧,此处可能暗喻了对于某些言论或行为的辨识与评价。诗人似乎在说,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辨别真伪、是非往往不易,那些轻易发表意见的人,或许并未经过深思熟虑。

最后,“光明不遍道应难”,这句话直击核心,表达了对光明与真理追求的难度。光明象征着智慧、真理和美好,但要将这样的光明普及到每一个角落,让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和体验到,却并非易事。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传播正念、普渡众生的深刻思考和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探讨了个体与世界、知音与真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追求光明与真理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也蕴含了对人性、智慧与道德的反思。

作者介绍
释印肃

释印肃
朝代:宋   号:普庵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猜你喜欢

读信国赠诗感赋

炎运相将尽,先生讵未知。

低徊伤国士,扼腕写新诗。

偶尔暌违感,常怀匡复期。

一心为国恤,二泪托交离。

义胆千年照,忠肝万古披。

侵晨吟逸韵,落月在梁楣。

(0)

次临封八景韵·其六南寺钟声

古寺林深远俗氛,晓钟风送北溪闻。

几声倏落城楼月,馀韵徐开岛屿云。

画舫客惊蝴蝶梦,青编人剔蠹鱼勤。

悬知响寂皆成幻,撞破平陈煮海勋。

(0)

次临封八景韵·其四泽锦醇酤

休将鸡骨卜年丰,好酒便占我稼同。

往事漫怀池上锦,族歌且倒杯中红。

香分野叟团春社,兴助渔翁掉晚风。

座上能招刘阮辈,不须黄鹤舞屏中。

(0)

虔镇陆中丞招饮濂溪先生祠晚登高读王阳明先生太极图说

蛮溪箐峒靖烽烟,却似文成出镇年。

共拟投戈欣矢德,还来剔藓读遗篇。

极从太始图难绘,知自孩提薪已传。

登陟陶然成一醉,归来风月总无边。

(0)

壬戌夏五予承乏乐安王封使会秦藩陈乞非例礼臣执争抗累十疏至新历已颁旧封未遣幸上意转圜于圣节前获奉俞音廷遣就道恭纪·其一

御历新颁岁欲徂,分茅四国望仍孤。

空烦补牍臣为咈,喜见从绳帝曰都。

日下无彊申祝颂,殿中有制已传呼。

近臣此际辞供奉,带砺衔将玉诏敷。

(0)

寿邓玄度母

遥传西母阆风居,频捧泥封出禁除。

夕省昔分仙掌露,朝餐曾进武昌鱼。

镜中鬓发霜堪似,阶下儿孙玉不如。

咫尺麻姑峰顶月,骖鸾驷鹤坐相于。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