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壬戌夏五予承乏乐安王封使会秦藩陈乞非例礼臣执争抗累十疏至新历已颁旧封未遣幸上意转圜于圣节前获奉俞音廷遣就道恭纪·其一》
《壬戌夏五予承乏乐安王封使会秦藩陈乞非例礼臣执争抗累十疏至新历已颁旧封未遣幸上意转圜于圣节前获奉俞音廷遣就道恭纪·其一》全文
明 / 韩日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御历新颁岁欲徂,分茅四国望仍孤。

空烦补牍臣为咈,喜见从绳帝曰都。

日下无彊申祝颂,殿中有制已传呼。

近臣此际辞供奉,带砺衔将玉诏敷。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官员韩日缵在壬戌夏五月,作为乐安王的封使,前往秦藩参加庆典时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皇恩的感激与对君主的忠诚之情。

首联“御历新颁岁欲徂,分茅四国望仍孤”,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背景——新历颁布之际,国家四境的期望依旧孤独,暗含着对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一种期盼。

颔联“空烦补牍臣为咈,喜见从绳帝曰都”,表达了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与对君主决策的喜悦。补牍,指补充文书,这里比喻臣子为君主分忧;从绳,即遵循君主的旨意行事,体现出臣子对君主命令的服从与执行。

颈联“日下无彊申祝颂,殿中有制已传呼”,进一步描绘了臣子在君主面前表达敬意与祝福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君主的权威与影响力。

尾联“近臣此际辞供奉,带砺衔将玉诏敷”,则以近臣的身份,表达了在特定时刻辞去供奉职位,准备接受君主的诏令,体现了对君主命令的遵从与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官场中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与敬畏,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国家统一与稳定的深切期盼。

作者介绍

韩日缵
朝代:明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猜你喜欢

丑奴儿/采桑子·其二寄李德志

去年池馆同君醉,正是花时。隔院韶辉。

桃李欣欣、如与故人期。

相望两地今千里,还对芳菲。春色分谁。

雨惨风愁、依旧可怜枝。

(0)

舟至都昌初见庐阜连日阴雨忽尔晚晴云气顿收岩峦尽出截然苍翠立乎巨浸之中真天下之奇观也遥望欣然酌酒赋诗

久思庐山游,忽至左蠡曲。

倚船初一望,秀色溢我目。

百里堆翠黛,千峰矗寒玉。

阴云知我来,收敛入山腹。

须臾变光景,尽出一山绿。

宛如几案间,青铜铸岩谷。

又如墙壁上,古画挂图轴。

水光晚苍茫,风气秋肃穆。

明朝南康岸,舣棹陟山麓。

欢喜不自持,一杯醉醽醁。

(0)

王钤辖出示乃祖两令公画像求诗为赋长句

艺祖开基登九五,驾驭群雄走龙虎。

五十馀年到章圣,将帅名臣犹接武。

王家再世蒙休光,父子继踵仍腾骧。

我从诸孙见画像,绝世风骨何堂堂。

隋国令公温如玉,方口丰颐秀眉目。

典刑犹在想可知,骨肉都匀肥不俗。

小令公为隋国儿,比之乃父加瑰奇。

凛然满面英豪气,犹有酣战骁雄姿。

百年神隽今已矣,貌向丹青尚如此。

虎头不用著三毫,燕颔须教飞万里。

屹然立向庙堂间,可使边人毛骨寒。

千载长存麒麟阁,当年肯著鵔鸃冠。

人物于今宁复有,奇庞谁是功名手。

獐头鼠目休求官,归作山中耦耕叟。

(0)

齐尧佐寄诗许予授代归谷城日相过次韵

故人千里去,犹记别时歌。

衰鬓禁愁得,狂怀可奈何。

南枝春意动,西望夕阳多。

三径荒凉外,高轩讵肯过。

(0)

上曾二丈仲成·其三

患难馀生二十年,一身孤苦百忧缠。

文章昔谓古可到,踪迹今为人所怜。

憔悴形容勋业镜,归依空寂祖师禅。

不孤虽有山公在,恐逐龙舒下九泉。

(0)

送孙纠弹归镇江

不待文公立学规,士当无愧此深衣。

无人可纠孰挑达,有过不弹谁是非。

不怕转喉能触讳,自言垂老盍知归。

只从北固山头处,直道留为晚景辉。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