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悟真篇答张太常二首·其二》
《书悟真篇答张太常二首·其二》全文
明 / 王守仁   形式: 七言律诗

误真非是《悟真篇》,平叔当时已有言。

只为世人多恋著,且从情欲起因缘。

痴人前岂堪谈梦,真性中难更说玄。

为问道人还具眼,试看何物是青天?

(0)
鉴赏

此诗《书悟真篇答张太常二首(其二)》由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诗中探讨了对“悟真”之理解与实践的深刻哲理,以及世俗情感与追求真理之间的冲突。

首句“误真非是《悟真篇》,平叔当时已有言”,借用《悟真篇》这一典故,指出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往往陷入误解,而早在先贤口中已有明示。这里的“平叔”可能指代的是古代的某位智者或先贤,暗示着古人对于真理的探索和理解。

接着,“只为世人多恋著,且从情欲起因缘”两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物质世界和情感的过度依恋,这成为人们难以摆脱的束缚,也是追寻真理道路上的一大障碍。诗人认为,正是这些世俗的情感和欲望,使得人们难以洞察事物的本质,迷失于表象之中。

“痴人前岂堪谈梦,真性中难更说玄”则进一步强调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需要超越世俗的迷障,深入内心,探寻真正的自我。对于那些被世俗情感所蒙蔽的人而言,谈论关于真理和本性的深奥话题是徒劳无益的,因为他们的内心已经被欲望和幻象所占据。

最后,“为问道人还具眼,试看何物是青天?”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提出了一种寻求真理的方法——向得道之人请教。通过这样的途径,或许能够拨开迷雾,看到真理的光辉,即“何物是青天”。这里“青天”象征着真理、纯净和自由,是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世俗情感与追求真理之间冲突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和真理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作者介绍
王守仁

王守仁
朝代:明   字:伯安   号:阳明   生辰: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你喜欢

秋扇词

少妇织流黄,织就中秋月。

上有乘鸾女,肌肤皓冰雪。

装成一携手,奉君端暑月。

感君清凉意,薰风为君发。

落叶下惊秋,与君此回诀。

素质不胜愁,从衡网珠结。

招摇邈烟露,青鸾影辽绝。

有物感君怀,腾口知何说。

分命故应然,不是君心别。

(0)

送林择之还乡赴选三首·其一

青骊去路欲骎骎,回首犹须话此心。

一别便成三数月,有疑谁讲过谁箴。

(0)

十二月立春

东风昨夜到疏篱,早被游蜂探得知。

花子又从今日好,人情须胜去年时。

盘装荠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

劝了亲庭眉寿酒,旋裁春帖换新诗。

(0)

送昙秀

三年避地少经过,十日论诗喜琢磨。

自欲灰心老南岳,犹能茧足慰东坡。

来时野寺无鱼鼓,去后闲门有雀罗。

从此期师真似月,断云时复挂星河。

(0)

鸦声

鸦声噪人凶,听者知惨然。

忠言论祸福,受之如不闻。

禽口不可缄,人言因义发。

畏禽而忽人,使我心如割。

(0)

上元秭归溪西社火点灯·其一

百丈游灯绕石坡,溪西保社事黄魔。

草花灼灼迎新福,腰鼓鼕鼕踏旧歌。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