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扶桑国,依稀弱水东;
人皆传燕语,地亦辟蚕丛。
荜路曾无异,桃源恐不同。
鲸波万里外,倘是大王风!
闻说扶桑国,依稀弱水东;
人皆传燕语,地亦辟蚕丛。
荜路曾无异,桃源恐不同。
鲸波万里外,倘是大王风!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名将张煌言所作的《感事四首(其二)》。诗人以扶桑国和弱水为背景,寓言性地表达了对远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感慨。"闻说扶桑国,依稀弱水东"描绘了一个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暗示着壮志未酬的漂泊感。"人皆传燕语,地亦辟蚕丛"借用了燕子和蚕丛的典故,象征着民间的传说和隐居的生活方式,可能暗指民间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荜路曾无异,桃源恐不同"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的对比,即使道路艰难,也希望能找到像桃花源那样的理想之地,但又担心现实中可能难以寻觅到那样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两句"鲸波万里外,倘是大王风"以大海比喻世事的险恶和壮志的宏大,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困境,仍怀揣着远大的抱负和对自由翱翔的渴望,期待着能有如大王般的风云际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寓言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理想追求以及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他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