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馀生二十年,一身孤苦百忧缠。
文章昔谓古可到,踪迹今为人所怜。
憔悴形容勋业镜,归依空寂祖师禅。
不孤虽有山公在,恐逐龙舒下九泉。
患难馀生二十年,一身孤苦百忧缠。
文章昔谓古可到,踪迹今为人所怜。
憔悴形容勋业镜,归依空寂祖师禅。
不孤虽有山公在,恐逐龙舒下九泉。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王之望的作品,名为《上曾二丈仲成(其三)》。王之望以其婉约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在诗歌中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自我境遇的反思。
"患难馀生二十年,一身孤苦百忧缠。" 这两句透露了诗人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艰辛与困顿,个人的痛苦和忧虑如同纠缠不休的丝线,紧紧束缚着心灵。
"文章昔谓古可到,踪迹今为人所怜。"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自己过去文学成就的自豪,同时也感慨于现实中人们对自己的同情与理解。
"憔悴形容勋业镜,归依空寂祖师禅。" 诗人通过镜子映照出自己的憔悴模样,表达了对往昔荣耀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处境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精神上寻求超脱和解脱的渴望。
"不孤虽有山公在,恐逐龙舒下九泉。" 即便身边有人陪伴,如山谷之公,但诗人仍然担心自己可能会像古代贬官的龙舒一样,最终落入九泉,即死亡的境地。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面对生活困顿时的无奈与挣扎。王之望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把握住了诗歌的韵味,使这首诗成为一篇表达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怀的佳作。
古树寒花夹细莎,玳筵银烛照清歌。
城临大陆飞霜蚤,舟放中流得月多。
鼓瑟似逢湘女下,抽毫如睹洛神过。
不缘别马风期远,谁解沙棠泛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