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山有路那能到,林屋无扃可数来。
宝笈石函难复见,金庭玉柱为谁开。
秪愁黯黮浑无地,又恐砰鍧忽有雷。
不是隔凡凡自隔,重门欲叩更徘徊。
蓬山有路那能到,林屋无扃可数来。
宝笈石函难复见,金庭玉柱为谁开。
秪愁黯黮浑无地,又恐砰鍧忽有雷。
不是隔凡凡自隔,重门欲叩更徘徊。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再游林屋洞》。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探访林屋洞的奇妙体验与内心感受。
首句“蓬山有路那能到”,以蓬莱仙山的典故起笔,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与探寻之路的遥不可及。接着“林屋无扃可数来”则转而描述林屋洞的神秘与难以触及,暗示了探索过程中的艰难与未知。
“宝笈石函难复见,金庭玉柱为谁开”两句,通过宝笈与石函的消失,以及金庭玉柱的未开启,进一步渲染了林屋洞的神秘与不可知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追寻。
“秪愁黯黮浑无地,又恐砰鍧忽有雷”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恐惧与期待交织的情绪,面对未知的环境,既有对黑暗的担忧,又有对可能发生的意外的警惕。
“不是隔凡凡自隔,重门欲叩更徘徊”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隔阂,以及在追求与放弃之间徘徊的心境。最后一句“重门欲叩更徘徊”表达了诗人虽然渴望深入探索,但又因种种原因而犹豫不决,最终只能在门前徘徊的无奈与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林屋洞神秘氛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其在追求与现实之间挣扎的心理状态。
飞梁压水,虹影澄清晓。橘里渔村半烟草。
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雨巾风帽。四海谁知我。一剑横空几番过。
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归去也、林屋洞天无锁。
认云屏烟障是吾庐,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
云宿江楼,爱留人夜语,频断灯炷。
奈倦情如醉,黑甜清午。
谩道迎薰何曾是,簟纹成浪衣成雨。茶瓯注。
新期竹院,残梦莲渚。应误。重帘凄伫。
记并刀剪翠,秋扇留句。信那回轻道,而今归否。
十二曲阑随意凭,楚天不放斜阳暮。沉吟处。
池草暗喧蛙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