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穷天际傍危栏。密雪舞初残。
表里江山如画,分明不似人间。
功名何在,文章漫与,空叹流年。
独恨归来已晚,半生孤负渔竿。
腊穷天际傍危栏。密雪舞初残。
表里江山如画,分明不似人间。
功名何在,文章漫与,空叹流年。
独恨归来已晚,半生孤负渔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寒冷的季节里,站在高处眺望自然景观的情景。"腊穷天际傍危栏"一句,设定了诗人的位置,似乎他站立于一座高耸的建筑旁边,俯瞰着辽阔的天际。而"密雪舞初残"则描绘出初冬时分的雪花纷飞、零落的情景,这种景象通常带有一丝凄凉和孤寂。
接着的"表里江山如画,分明不似人间"两句,更是用了极富有力的笔触来描绘诗人眼中的江山。这里的“表里”指的是内外或远近,意味着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这些江山都如同精美绝伦的画卷一般,每一个轮廓都清晰可辨,与世间常见的景致大不相同,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然而,在这份美景中,诗人的内心却并不平静。"功名何在,文章漫与,空叹流年"几句,流露出诗人对于功名和文学创作的迷茫以及对岁月匆匆而过的无奈。这不仅是对于个人努力和社会地位的思考,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有限的深刻感慨。
最后两句"独恨归来已晚,半生孤负渔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一生的某种选择或道路的后悔。"独恨归来已晚"意味着他对于过往的选择和机会感到懊恼,而"半生孤负渔竿"则更加深刻,"渔竿"常常象征着隐逸生活,这里可能暗示诗人原本有意隐居或淡泊明志,但最终未能如愿,因此有“孤负”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微妙的情感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