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唐学宾》
《挽唐学宾》全文
宋 / 牟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奕世诗书味,端知积庆长。

于人不畦畛,为世作津梁。

肯助鲁修泮,能令齐发棠。

阴功天所相,食报在诸郎。

(0)
注释
奕世:世代。
诗书:读书和写诗。
端:确实。
积庆:积累的福分。
畦畛:界限,偏见。
津梁:沟通的桥梁。
鲁:鲁国,这里指文化教育。
修泮:修建泮宫,古代学校。
齐发棠:齐国的发棠之举,指兴办教育。
阴功:暗中做的好事,指善行。
相:保佑。
食报:回报,恩惠。
诸郎:众子弟,指子孙。
翻译
世代书香气息浓厚,确实知道积累的福泽绵长。
对人无私无偏见,为世间搭建桥梁。
愿意帮助鲁地修建学府,能使齐地兴起教育之风。
这样的善举上天会保佑,子孙后代将得到回报。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牟巘的作品,名为《挽唐学宾》。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唐诗的深厚造诣和对古典文化传承的自信与期许。

"奕世诗书味,端知积庆长"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深入研究唐代诗歌,对其中所蕴含的美好意境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于人不畦畛"一句显示出作者对传播文化知识持开放态度,不仅限于个人,也愿意与他人分享,这种精神如同古代圣贤之士,建立桥梁般地连接过去与未来。

"为世作津梁"则更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自身文化使命的认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连接不同时代的人们沟通思想和情感的桥梁。接着的"肯助鲁修泮,能令齐发棠"两句,展现了作者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还能在实际行动中帮助他人,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最后两句"阴功天所相,食报在诸郎"则暗示了作者对于自己无私奉献精神的信念,即便是默默无闻的努力,也会得到自然和社会的认可与回报。这里的"阴功"指的是不求名利、默默付出的善行,而"食报在诸郎"则象征着这些行为最终将为作者带来正面的结果。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古代学者对文化传承和个人使命的深刻认识。

作者介绍

牟巘
朝代:宋   字:献甫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牟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献甫,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井研(今属四川)人,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牟巘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猜你喜欢

惜双双.溪桥寄意

城上层楼天边路,残照里、平芜绿树。伤远更惜春暮,有人还在高高处。

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弦寄语。相望恨不相遇,倚桥临水谁家住。

(0)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0)

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0)

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时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0)

秋池

洗浪清风透水霜,水边闲坐一绳床。

眼尘心垢见皆尽,不是秋池是道场。

(0)

碧川

碧溪流下庙湾东,一片蓝光远近同。

黄枳涯间深映月,红兰港外阔涵空。

五桥冠履行天上,万户楼台入镜中。

直到星洲垂尽处,数行花柳散春风。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