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这两句从回忆开始,设定了一个离别的情景,地点是在湘江岸边,与昔日的朋友告别。这里的“忆昨”表明时间已经过去,而“湘江岸头别”则具体化了这份离愁。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离别时的情形。诗人骑的马儿在林间叫嘶,而朋友的船帆随着山势转弯消失。这一幕生动地展现了分别的一刻。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离别后的情景。诗人的马儿沿着古老的小路嘶叫,而朋友的船帆则像流星般快速消失。这不仅是视觉上的对比,也暗示了时间飞逝和人事变迁。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最后两句转向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湘江两岸春意盎然,但昔日相伴的人却已经不再身边。这强烈的情感落差,使得这份离愁更加深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过往美好的怀念,是一首富有情感色彩的佳作。
厉厉岁于迈,栗栗风向遒。
老骥倦长坡,卧樵如罢牛。
时时一长吁,惭与蝼蚁俦。
高鸿志万里,矰缴非所忧。
胡为苦哀鸣,失类中道休。
壮士今则已,偃仰搔白头。
读书有分限,眼暗志未酬。
转蓬从风起,直上晴空游。
流星下至地,化石空山幽。
升沉亦何常,念此涕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