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霜月》
《霜月》全文
唐 / 李商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0)
注释
征雁:远行的大雁。
蝉:蝉鸣。
百尺楼:很高的楼。
水接天:水面仿佛与天空相连接。
青女:神话中的霜神。
素娥:月宫仙女嫦娥。
耐冷:能忍受寒冷。
斗婵娟:在月光和霜中比美。
翻译
起初听到远行的大雁鸣叫,蝉声已经消失
我站在百尺高楼,眼前水天相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寒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与艺术构思。

"初闻征雁已无蝉":首句即设定了季节和氛围。"征雁"指的是秋天的大雁,它们的叫声往往是季节变换的信号。而"无蝉"则意味着深秋,连夏日常见的蝉类昆虫也已不存。此句传达出一种萧瑟、冷清之感。

"百尺楼高水接天":此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一座高楼与天际相连的宏伟景象。"百尺楼"形象地描绘了高度,而"水接天"则营造了一种超越尘世、通向苍穹的境界,显示诗人心中的豁然开朗。

"青女素娥俱耐冷":这里的"青女"和"素娥"都是月亮的别称,它们共存的场景烘托出一种清冷、宁静的夜晚氛围。"耐冷"则暗示了诗人对寒冷天气的承受,也象征着对内心世界的坚守与忍耐。

"月中霜里斗婵娟":最后一句是对上一句意境的深化和美学上的升华。"月中"指的是月亮的中心,而"霜里"则强调了夜晚的寒冷。"斗婵娟"形容月亮清澈、明净,犹如古代传说中的美女,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完美与纯洁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情景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在寒冷夜晚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坚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商隐

李商隐
朝代:唐   字:义山   号:玉溪(谿)生   籍贯:优美动   生辰:约813年-约858年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猜你喜欢

客况

为客少安睡,终宵听雨声。

每因年岁晚,不称路途情。

贫贱交游少,疏豪去就轻。

萧萧须发改,殊觉负平生。

(0)

舟中杂纪十首·其四

泊舟枯柳下,狭港喜无风。

水气团烟暝,岚光带雨浓。

竹阴秋转冷,渔火夜深红。

忆在山阳县,吟情与此同。

(0)

次答王敬助

束书归住水南村,且把犁锄教子孙。

垒石旋成蒸药灶,插篱将就种瓜园。

谈挥麈尾风生座,醉倒垆头月满轩。

富贵功名只如此,何须多梦过侯门?

(0)

归来三首·其三

小斋尘不到,寂寞野人家。

下榻来风韵,看书度岁华。

已忘巫峡月,空惜武陵花。

欲问并州信,故人天一涯。

(0)

山中杂兴二十首·其十四

沟塍通谢墅,禹穴近龙宫。

两水沿平地,诸山在下风。

烟霞时出没,日月互西东。

閒看桃源记,吾将此意同。

(0)

山中杂兴二十首·其十二

眺望春光远,登临夕照微。

野云平细垒,山鸟怪儒衣。

触处无高下,何劳论是非?

寄言彭泽宰,出仕不如归。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