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毗陵、乌衣甲第,投闲正属雄思。
金鳞直透千重网,霞气赤城遥驶。良健矣。
好不涉程途,幻出莲花水。名山社里。
怪采菊狂生,蜉蝣晋宋,亲执远公袂。
情偶结,乐土移归瘠里。溪田雀啄香米。
儒门淡泊相传久,那得无人飙起。奇特事。
本李耳衔杯,却见瞿昙醉。逢场曰寄。
贵出匣吹毛,弥天伎俩,重把马驹繫。
讯毗陵、乌衣甲第,投闲正属雄思。
金鳞直透千重网,霞气赤城遥驶。良健矣。
好不涉程途,幻出莲花水。名山社里。
怪采菊狂生,蜉蝣晋宋,亲执远公袂。
情偶结,乐土移归瘠里。溪田雀啄香米。
儒门淡泊相传久,那得无人飙起。奇特事。
本李耳衔杯,却见瞿昙醉。逢场曰寄。
贵出匣吹毛,弥天伎俩,重把马驹繫。
此词《摸鱼儿·送晓山师住如如庵》是明末清初词人曹溶的作品,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道家生活的向往。
词的开篇“讯毗陵、乌衣甲第”,以毗陵(今江苏常州)的乌衣巷为背景,暗示友人晓山师曾居繁华之地,如今选择遁入空门,归隐于如如庵,展现了其超脱世俗的决心和对道家精神的追求。
“金鳞直透千重网,霞气赤城遥驶”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晓山师比作金鳞,穿越重重束缚,象征其心灵的自由与解放;霞气与赤城则寓指道家仙境,遥遥驶来的霞光,象征着晓山师归隐后心灵的宁静与升华。
“良健矣。好不涉程途,幻出莲花水”三句,进一步描绘了晓山师在如如庵的生活情景,仿佛置身于莲花幻境之中,表达了对其生活状态的赞美和向往。
“名山社里。怪采菊狂生,蜉蝣晋宋,亲执远公袂”四句,通过引用古代文人雅士的典故,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晋宋时期文人雅集等,表达了对晓山师生活情趣的赞赏,以及对其与古代高士精神共鸣的感慨。
“情偶结,乐土移归瘠里。溪田雀啄香米”几句,描绘了晓山师在如如庵周边的田园生活,以雀啄香米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其生活之乐与自然之美的和谐统一。
“儒门淡泊相传久,那得无人飙起。奇特事。本李耳衔杯,却见瞿昙醉”几句,通过对比儒家与道家的生活态度,强调了晓山师选择道家生活的独特性与价值,同时也暗含了对道家智慧的推崇。
“逢场曰寄。贵出匣吹毛,弥天伎俩,重把马驹繫”结尾部分,以戏谑的口吻,表达了对晓山师生活态度的肯定,以及对其超凡脱俗、不拘一格的生活方式的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晓山师归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对道家精神的追求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其深厚的情谊和由衷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