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过翠微,大众歔欷。说如来、久闭金扉。
水精域里,无限凄其。看粪著头,雨注面,草齐眉。
悟到三生,旧果依稀。护法人、不彻元微。
若除魔道,重证禅机。只贝叶经,伊蒲馔,水田衣。
行过翠微,大众歔欷。说如来、久闭金扉。
水精域里,无限凄其。看粪著头,雨注面,草齐眉。
悟到三生,旧果依稀。护法人、不彻元微。
若除魔道,重证禅机。只贝叶经,伊蒲馔,水田衣。
这首《行香子·废寺》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描绘了一幅废寺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荒废后的悲凉与禅意。
“行过翠微,大众歔欷”,开篇即以“翠微”二字描绘出一片幽静的山色,随后“大众歔欷”则暗示了人们面对废寺时的哀伤情绪,为整首词营造了悲凉的氛围。
“说如来、久闭金扉”,诗人借佛祖之口,表达了对废寺中曾经辉煌的追忆,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水精域里,无限凄其”,进一步渲染了废寺的荒凉与寂寥,仿佛连自然界的水滴都充满了哀愁。
“看粪著头,雨注面,草齐眉”,这几句生动地描绘了废寺的破败景象,粪土堆积、雨水倾泻、杂草丛生,形象地展示了时间对事物的侵蚀,同时也暗含了对佛法真谛的探寻与追求。
“悟到三生,旧果依稀”,在废寺的荒凉中,似乎蕴含着对生命轮回的深刻思考,旧日的因果似乎仍在隐约显现,引人深思。
“护法人、不彻元微”,“护法人”可能指的是守护寺庙的僧侣,他们或许未能完全领悟佛法的精髓,这既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也反映了诗人对佛法真谛的追求与向往。
“若除魔道,重证禅机”,表达了诗人对于去除世间烦恼、证得禅宗真谛的渴望,希望能在废墟中寻找到心灵的净土。
“只贝叶经,伊蒲馔,水田衣”,最后几句点明了佛教的象征物——贝叶经、素食(伊蒲馔)和僧侣的日常穿着(水田衣),强调了佛教精神在废寺中的延续与传承,即使在荒废之地,佛法的智慧与慈悲依然存在。
整首词通过对废寺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更蕴含了对生命、佛法、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前时登观步,暑雨正铮摐。
上戍看绵蕝,登村度石矼。
崦花时有蔟,溪鸟不成双。
远树点黑槊,遥峰露碧幢。
岩根瘦似壳,杉破腹如腔。䘨?渔人服,筕篖野店窗。
多携白木锸,爱买紫泉缸。
仙犬声音古,遗民意绪厖。
何文堪纬地,底策可经邦。
自此将妻子,归山不姓庞。
借问山中许道士,此回归去复何如。
竹屏风扇抄遗事,柘步舆竿系隐书。
绛树实多分紫鹿,丹沙泉浅种红鱼。
东卿旄节看看至,静启茅斋慎扫除。
钓公来信自松江,三尺春鱼拨剌霜。
腹内旧钩苔染涩,腮中新饵藻和香。
冷鳞中断榆钱破,寒骨平分玉箸光。
何事贶君偏得所,秖缘同是越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