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烟晓起初原曲,碎树微分半浪中。
湖后钓筒移夜雨,竹傍眠几侧晨风。
图梅带润轻沾墨,画藓经蒸半失红。
无事有杯持永日,共君惟好隐墙东。
孤烟晓起初原曲,碎树微分半浪中。
湖后钓筒移夜雨,竹傍眠几侧晨风。
图梅带润轻沾墨,画藓经蒸半失红。
无事有杯持永日,共君惟好隐墙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属于中晚唐时期的杂体诗。全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
"孤烟晓起初原曲,碎树微分半浪中。"
开篇两句通过对晨曦和残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远幽静的氛围。“孤烟”暗示了诗人独处的情怀,而“初原曲”则是自然景物之转,表明诗人对大自然有着深切的感受。第二句中的“碎树”和“半浪中”,通过对破败树木与波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又略带哀伤的情景。
"湖后钓筒移夜雨,竹傍眠几侧晨风。"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诗人生活环境的一个刻画。“湖后”与“竹傍”构筑出一幅宁静的水边居所图景,“移夜雨”和“眠几侧晨风”则透露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自然、享受孤独的意境。
"图梅带润轻沾墨,画藓经蒸半失红。"
这两句通过对梅花与苔藓的描写,表现出了诗人对艺术和自然之美的追求。“图梅”可能是指书画中的梅花,而“带润轻沾墨”则形象地展示了艺术创作中对细节的关注;“画藓经蒸半失红”则是通过苔藓渐渐被水汽所覆盖而褪去原色,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自然变迁的情感体验。
"无事有杯持永日,共君惟好隐墙东。"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无事有杯”,表现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悠闲自得,同时又与友人共同享受这份清净的生活。“共君”表明了诗人的这种选择并非孤独,而是可以与知己分享的境界。结尾的“惟好隐墙东”,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于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休夸富贵,莫骋荣华。
无常事紧堪嗟。
休学云阳朱判,利锁名枷。
好继风仙悟道,弃家缘、仙路无差。
长久志,炼凡心似玉绝尽纤瑕。
度日唯凭乞化,憨憨地,逍遥云水生涯。
常处常清常静,常有黄芽。
无中功成九转,现胎仙、手掌灵砂。
恁时节,与山侗,同步烟霞。
道家活计,少说些个。
清闲一味无过。
并没攀缘爱念,俗事相魔。
逍遥水云自在,任东西、日月如梭。
*游历,便携筇趿履,项笠披蓑。
不论天涯海畔,飚飚地,如痴似醉狂歌。
外即虽然疏散,内养冲和。
神丹一朝炼就,放霞光、万道非多。
恁时节,礼拜风仙,直上大罗。
松峰之下,闲饮刀圭。
荐杯火枣交梨。
抚动心琴,鸾鹤上下争飞。
虎龙一齐哮吼,便唬回、六贼三尸。
阴魔散,觉天清地静,日月辉辉。
斡运金光玉艳,聚祥烟瑞气,结正婴儿。
体挂仙裳,足履霞彩云霓。
口称不生不灭,指蓬瀛、路上堪归。
遮些个,道家活计,说与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