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封王爵号优游,众水奔归祠下流。
沃若郊原真可隐,悠然心景自相投。
绵绵野径蟠山腹,瑟瑟枯溪泻石头。
直到法华高处望,天珍未许有心求。
神封王爵号优游,众水奔归祠下流。
沃若郊原真可隐,悠然心景自相投。
绵绵野径蟠山腹,瑟瑟枯溪泻石头。
直到法华高处望,天珍未许有心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静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愿望和心境。
"神封王爵号优游"一句,以神话中的仙界为背景,借神封的王爵来比喻诗人超脱世俗的地位和自由自在的心态。"众水奔归祠下流"则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水流汇聚于山中古老的祭坛之下,形象地展现了山谷中的生机与活力。
"沃若郊原真可隐"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山林深处的渴望,"悠然心景自相投"则透露出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接下来的两句"绵绵野径蟠山腹,瑟瑟枯溪泻石头"通过对小路和枯溪声音的细腻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幽深、秋意浓重的氛围。
最后两句"直到法华高处望,天珍未许有心求"中,诗人登上高处眺望,似乎在寻找着某种精神上的寄托或信仰。"法华"可能指的是佛教经典《法华经》,而"天珍"则象征着极为珍贵的东西,但并未明言,这里的"心求"暗含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更高境界的情怀。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
山尽江势急,江回护平林。
中有隐者居,树木敷清阴。
推窗万里适,快我三年心。
摘蔬荐浊酒,拂石题新吟。
醉来纵言笑,起坐临渊深。
鱼鸟亦遂性,向人自升沈。
斜阳忽满地,引杖穷幽寻。
主人乐未足,明朝期抱琴。
奔河逆牵舟,北风忽中阻。
篙师勇支撑,腾跃势如舞。
尘沙晦高旻,泥水污后土。
雹飞起潜蛟,树拔乱惊羽。
须臾西日霁,云端散红缕。
维此造化工,而我获窥睹。
故人适同怀,破险出奇语。
明朝稳张帆,万里端自许。
画省真仙居,华屋映丹树。
青石倚阑干,松发沐云雾。
绮疏刻连钱,承尘画翔鹭。
中有河汉文,夜深室光聚。
玉函黄金钥,太史自侍御。
河上一竖儒,伊吾诵章句。
偶趋彤庭诏,词林迩天路。
虽乐文雅懿,终惭紬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