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编有重讹,折衷无权衡。
黎庶有重困,救药无持平。
昔者贤圣出,屯蹇踬其身。
踬身不踬道,龙蛇果能伸。
弃置姑饮酒,陶然会天真。
万物各遂性,杂沓向我陈。
简编有重讹,折衷无权衡。
黎庶有重困,救药无持平。
昔者贤圣出,屯蹇踬其身。
踬身不踬道,龙蛇果能伸。
弃置姑饮酒,陶然会天真。
万物各遂性,杂沓向我陈。
这首诗《饮酒五首(其二)》由元代诗人马祖常所作,通过深沉的思考与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德、政治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见解。
首句“简编有重讹,折衷无权衡”揭示了知识传承中的问题,书籍在流传过程中可能产生错误,而没有公正的标准来校正这些错误。这反映了当时文化传承中面临的挑战,即如何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着,“黎庶有重困,救药无持平”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关注,指出社会底层人民遭受重重困难,但解决之道却难以公平地施行。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忧虑和对正义的呼唤。
“昔者贤圣出,屯蹇踬其身”提到古代贤明的圣人也曾遭遇困境,身体受挫,但并未让道义受到阻碍。这里借古喻今,暗示即使在艰难时刻,坚守道德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踬身不踬道,龙蛇果能伸”进一步强调,即使个人遭遇挫折,只要坚持正确的道路,最终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就像龙蛇一样,虽然暂时被束缚,但终将展露其本色。
“弃置姑饮酒,陶然会天真”则转为个人层面的解脱与超脱,建议在面对困境时不妨暂时放下烦恼,享受生活,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我。
最后,“万物各遂性,杂沓向我陈”表达了万物皆有其自然属性,人们应当顺应自然,和谐共处。这不仅是对自然界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理想化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其对道德、人性及自然法则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