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公来信自松江,三尺春鱼拨剌霜。
腹内旧钩苔染涩,腮中新饵藻和香。
冷鳞中断榆钱破,寒骨平分玉箸光。
何事贶君偏得所,秖缘同是越航郎。
钓公来信自松江,三尺春鱼拨剌霜。
腹内旧钩苔染涩,腮中新饵藻和香。
冷鳞中断榆钱破,寒骨平分玉箸光。
何事贶君偏得所,秖缘同是越航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从松江寄来信件,信中附带着三尺长的春季鲜鱼,其新鲜程度如同霜雪。鱼腹内残留的钩索已经开始腐化,腮中的饵料却散发着淡雅的香气。鱼鳞被冷冽的空气切割得断裂,如同破碎的榆钱,而骨骼在寒冷中分明,犹如玉制的筷子。
诗人通过对鲜鱼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期待。最后两句“何事贶君偏得所,秖缘同是越航郎”则透露出诗人对朋友之间共同经历(越航)有着深厚的情谊,并对这份关系心存感激。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更通过鲜鱼的形象,传达了一种珍惜友情、怀念旧日的深情。
僧窗谁与晤,有竹两三竿。
栽培费老手,方法传多端。
朝朝问无恙,暮暮愁其乾。
调护阅三载,今年遽彫残。
芭蕉虽小草,长大不作难。
一身菡萏然,万窍玲珑间。
满中贮春水,烈日何能干。
以兹阴凉叶,代彼青琅玕。
但恐质柔脆,不堪岁祁寒。
人生无牢强,当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