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何苍茫,背负青天飞。
白波捲沧海,声如鬼神驰。
予时弹雅琴,成连嗟不归。
回风翻木叶,斜日悬江矶。
凄凄水仙吟,中曲断朱丝。
四望悄无人,天吴方躨跜。
神物有变化,至人能推移。
拔山岂无力,枭雄吾不为。
慷慨发冲冠,伤哉失路悲。
鸿鹄何苍茫,背负青天飞。
白波捲沧海,声如鬼神驰。
予时弹雅琴,成连嗟不归。
回风翻木叶,斜日悬江矶。
凄凄水仙吟,中曲断朱丝。
四望悄无人,天吴方躨跜。
神物有变化,至人能推移。
拔山岂无力,枭雄吾不为。
慷慨发冲冠,伤哉失路悲。
这首诗《咏怀(其二十一)》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全诗以鸿鹄翱翔于苍茫天空、背负青天飞翔的形象开篇,描绘出一种壮阔而自由的意境。接着,通过“白波捲沧海,声如鬼神驰”两句,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惊心动魄的自然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与震撼的境界。
随后,诗人转而抒发个人情感,以“予时弹雅琴,成连嗟不归”表达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回风翻木叶,斜日悬江矶”描绘了一幅秋风落叶、夕阳斜照的江边景色,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深沉的氛围。
“凄凄水仙吟,中曲断朱丝”则借水仙之吟唱,暗喻诗人内心的哀愁与痛苦,同时以“断朱丝”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断裂与失落。最后,“四望悄无人,天吴方躨跜。神物有变化,至人能推移”几句,诗人通过想象中的神物与至人的存在,表达了对世间变化无常、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思考。
“拔山岂无力,枭雄吾不为。慷慨发冲冠,伤哉失路悲”则是诗人对自身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感慨,以及对无法实现抱负的无奈与悲哀。整首诗在宏大的自然景观描写与细腻的情感抒发之间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