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疏钟报夕曛,寥寥仙梵隔溪闻。
山僧送客临溪水,还向山门礼白云。
野寺疏钟报夕曛,寥寥仙梵隔溪闻。
山僧送客临溪水,还向山门礼白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山中寺院景象。首句“野寺疏钟报夕曛”,以“疏钟”二字,巧妙地传达出寺庙钟声在傍晚时分的稀疏与悠长,夕阳余晖映照下,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宁静与祥和。次句“寥寥仙梵隔溪闻”,通过“仙梵”一词,不仅暗示了寺庙内僧侣们诵经的氛围,也赋予了这一场景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能听到远处溪流彼岸传来的佛乐,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接着,“山僧送客临溪水”,描绘了山僧在溪边为客人送行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僧人的慈悲与热情,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最后,“还向山门礼白云”,则以“白云”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山僧在送别后,转身向山门礼拜,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心灵归宿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禅意的世界,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宁静。
人心不和平,天下乱未已。
谁言治天下,不自人心始。
图中之人盖知此,偶出鸣琴作宰官。
作诗作画皆琴理,诗臻清品画逸品。
琴韵泠泠满山水,山虚水深吏归矣。
我居君山西,君居君山东;
相去百里近,相隔百年中。
百年未满万事变,人心非复君时同。
此时张弦论天下,自非更改难为功。
奈何古乐付俗手,一任繁急乖商宫。
题君此图心忡忡,安得瑶琴一曲鸣熏风?
酒解消愁否?便千杯也浇不散,茧丝心绪。
绣阁春寒无人问,尽日片风丝雨,噤瘁得花心难吐。
十里石家新锦幛,让后庭玉树深深护。
莺有恨,燕无语。
萧郎隔断侯门路,梦随风化为蝴蝶,归飞旧处。
春去春来人事改,正叹园林非故。
忽唤醒城头画鼓,离恨转深何处写?
对影儿独向残灯诉。云鬓乱,起来暮。
会稽外史玄都客,手校玉文坐瑶席。
一别中岳三十年,谷愧林惭少颜色。
白水真人冰雪容,曾访卢鸿至宁极。
翩然而来动遐兴,飞适丹崖千丈壁。
相逢忽在玉山中,不计人间岁年易。
赤城霞外忆同游,石洞桃花几回碧。
桑田变海海扬尘,也知狡狯今非昔。
玉山八月秋正好,银潢西泻星虚直。
紫箫吹月酒如淮,露华洗天天影湿。
御风不作三山游,豢龙归应西池役。
傥过金马到玉堂,为我问讯众仙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