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虾师水母,不厌著篱轻。
修月轮双现,看花雾一清。
宁因遮隔暗,转使视瞻明。
持此骄虞舜,重瞳空有名。
目虾师水母,不厌著篱轻。
修月轮双现,看花雾一清。
宁因遮隔暗,转使视瞻明。
持此骄虞舜,重瞳空有名。
这首诗名为《眼镜》,作者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林朝崧。诗中以眼镜为题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眼镜的功能和象征意义。首句“目虾师水母”巧妙比喻眼镜的透彻明亮,如同虾的眼睛和水母的透明感。接着,“不厌著篱轻”形容佩戴眼镜轻盈无碍,仿佛篱笆般自然融入视线。
“修月轮双现,看花雾一清”进一步描绘眼镜带来的清晰视野,如同月亮的圆轮和花朵在眼前展现得格外分明,连朦胧的雾气也变得清晰可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眼镜对于提升观察力和欣赏美的作用。
“宁因遮隔暗,转使视瞻明”强调了眼镜在黑暗中的重要作用,即使有遮挡,也能让视线变得明亮。最后一句“持此骄虞舜,重瞳空有名”,诗人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重瞳人物虞舜,寓意持有眼镜的人虽然可能不再需要像虞舜那样拥有天生的双瞳异能,但眼镜却赋予了他们更清晰的洞察力,使得“重瞳”之名显得多余。
整首诗寓言性强,既赞美了眼镜的实用价值,又隐含了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科技与人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