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父子孙,俱出文昌宫。
朱轓与别驾,同最治民功。
当年竹马儿,市上白鬓翁。
相语府门前,郎君有家风。
筑室俯飞鸟,我来岁仲冬。
人烟空橘柚,梅蘤破榛丛。
延客煮茶药,使君语雍容。
畴昔识二父,只今天柱峰。
故开堂北门,突兀在眼中。
千秋万岁后,野人犹致恭。
借问经始谁,开国华阴公。
杨公父子孙,俱出文昌宫。
朱轓与别驾,同最治民功。
当年竹马儿,市上白鬓翁。
相语府门前,郎君有家风。
筑室俯飞鸟,我来岁仲冬。
人烟空橘柚,梅蘤破榛丛。
延客煮茶药,使君语雍容。
畴昔识二父,只今天柱峰。
故开堂北门,突兀在眼中。
千秋万岁后,野人犹致恭。
借问经始谁,开国华阴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三至堂》,通过对杨公父子三代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家族的荣耀和对地方治理的贡献。诗中提到的"竹马儿"和"白鬓翁"形象生动,表现出家族历史的延续和时光的流转。诗人自己在岁末来访,感叹堂前的景象,橘柚稀疏,梅树点缀着榛丛,显得宁静而荒凉。主人的热情好客,使君的从容风度,让人忆起昔日相识的两位先辈,他们的精神仿佛如天柱峰般耸立。堂北开门,象征着家族的根基深厚,即使岁月流逝,后人仍怀敬畏之情。最后,诗人询问堂的建造者,得知是华阴公开国时所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先贤功绩的赞美。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