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经樊邓,今朝过夏口。
彷佛浔阳城,已映武昌柳。
昨日经樊邓,今朝过夏口。
彷佛浔阳城,已映武昌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的《浔阳曲》之三,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从樊邓到夏口,再至浔阳的旅程中所见的景致与内心的感受。
“昨日经樊邓,今朝过夏口。” 开篇以时间顺序铺陈行程,昨日经过的樊邓之地,今日则已抵达夏口。这两句简洁明快,勾勒出诗人行旅的轨迹,同时也暗示着旅途的连续性和时间的流逝。
“彷佛浔阳城,已映武昌柳。” 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即将到达的目的地——浔阳城。这里的“彷佛”二字,既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浔阳城的期待,也流露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眼前的景象与记忆中的浔阳城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而“已映武昌柳”则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生动性,武昌的柳树在阳光下轻轻摇曳,为浔阳城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诗意。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在短短的几句诗中,不仅传达了空间的转换,更蕴含了时间的流转和个人情感的变化,是一幅动人心弦的行旅画卷。
丈夫傫然如繫囚,自断犹堪归隐邱。
人间郗超不再得,纵有高隐谁复收?
当时戴公剡中宅,精整乃与官舍侔。
办资百万意奇绝,未用夷蹠穷推求。
咄哉传约隐不果,慎勿轻诋渠非优。
从来酸寒痼山水,焉取名节骄王侯。
士人粗愿衣食足,鬼神靳汝宁相酬。
嘉宾可作吾可隐,买山岂畏讥巢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