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眠成小寤,飒然被襆寒。
间以檐溜声,淅沥来枕端。
作势听已壮,为泽谅已宽。
遥因三农慰,助此一游欢。
清眠成小寤,飒然被襆寒。
间以檐溜声,淅沥来枕端。
作势听已壮,为泽谅已宽。
遥因三农慰,助此一游欢。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香山听雨的独特体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滴敲打屋檐的声音,以及这些声音如何在寂静的夜晚中回响至枕边。他不仅捕捉到了自然界的声响,还从中感受到了雨带来的滋润与宽慰。
“清眠成小寤”,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是在宁静的夜晚入眠,但并未沉睡,而是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飒然被襆寒”,描述了初秋时节的凉意,衬托出夜晚的静谧与清新。“间以檐溜声,淅沥来枕端”,进一步渲染了雨声的细微与连绵,仿佛是大自然的轻柔低语,直接触动了诗人的感官。
“作势听已壮,为泽谅已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雨声力量的感知和对雨水带来滋润的理解。他认为雨声虽小,却蕴含着壮大的力量,能够滋养万物,带来宽广的恩泽。“遥因三农慰,助此一游欢”,最后两句将自然景象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雨声让诗人想起了农事,它不仅带来了自然的和谐,也增添了生活的乐趣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静谧夜晚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个人情感。
三年海国。
又荏苒素秋,天净如沐。
凄砌寒蛩暗语,杵声相续。
梧桐一叶西风里,对斜阳、好个团簇。
老香堂畔,苍然古桧,无限心曲。
叹石室、棋方半局。
便时换人非,光景能蹙。
千古鸱夷,尚恐欠些归宿。
倚空笑把轮云事,付坤牛、乾马征逐。
且巴重九,昭亭句溪,杖藜巾幅。
雪来比色。
对澹然一笑,休喧笙笛。
莫怪广平,铁石心肠为伊折。
偏是三花两蕊,消万古、才人骚笔。
尚记得,醉卧东园,天幕地为席。
回首,往事寂。
正雨暗雾昏,万种愁积。
锦江路悄,媒聘音沈两空忆。
终是茅檐竹户,难指望、凌烟金碧。
憔悴了、羌管里,怨谁始得。
澹然绝色。
记故园月下,吹残龙笛。
怅望楚云,日日归心大刀折。
犹怕冰条冷蕊,轻点污、丹青凡笔。
可怪底,屈子离骚,兰蕙独前席。
院宇,深更寂。
正目断古邗,暮霭凝积。
何郎旧梦,四十馀年尚能忆。
须索梅兄一笑,但矫首、层霄空碧。
春在手、人在远,倩谁寄得。
九垓共色。
想洛滨剑客,吹呼长笛。
貏豸老松,别树平欺烂柯折。
应是千官鹤舞,腾贺表、谁家椽笔。
赐宴也,内劝宣来,真个是瑶席。
休怪,巷陌寂。
有一种可人,扫了还积。
悲饥闭户,僵卧袁安我偏忆。
凝望天童列嶂,谁大胆、偷藏遥碧。
待问讯、清友看,怕难认得。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小亭徙倚,慢一步、立秋千影。
渐夕照林梢,晚风池上,缉缉轻寒嫩冷。
又是将他春﹀︽,酿一种、花愁花病。
空客鬓岁迁,征衫人老,倚楼看镜。
还省。
故园多少,紫殷红凝。
窗外晓莺啼,抚墙金缕,烟柳慵眠乍醒。
挑菜踏青,趁蜂随蝶,长负清明时景。
凝伫久,蓦听棋边落子,一声声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