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忆余德甫》
《寄忆余德甫》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綵笔花生尺素寒,西山飞雪正漫漫。

何来章贡双江合,并倚雌雄两剑看。

无那中原长伏枕,可知千载一弹冠。

即今寥落阳春曲,满眼巴人和客难。

(0)
鉴赏

此诗《寄忆余德甫》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首联“綵笔花生尺素寒,西山飞雪正漫漫”,开篇即以“綵笔花”与“尺素”营造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寒意的画面,接着点明西山飞雪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这里,“綵笔花”象征着诗人的才情与创作,而“尺素”则代表了书信,传递着思念之情。

颔联“何来章贡双江合,并倚雌雄两剑看”,转而以自然景观喻人,章贡双江的交汇与雌雄两剑的并立,既展现了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美好,也暗含了对友情、爱情或理想追求的向往与期待。

颈联“无那中原长伏枕,可知千载一弹冠”,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中原之地,常使人思乡心切,而千年历史的更迭,仿佛只在弹指之间,让人不禁感叹时间的无情。

尾联“即今寥落阳春曲,满眼巴人和客难”,收束全诗,以“阳春曲”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时光,而“巴人和客”则可能寓指诗人与友人间的交流与理解。面对当前的孤独与寥落,诗人希望能找到共鸣,表达了一种渴望沟通与理解的心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心灵交流的渴望,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颂古三十一首·其五

攒花簇锦绝纤尘,一度拈来一度新。

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

(0)

送宗朴禅者

洞庭乳窦皆泉石,抱疾何缘寄幽迹。

曾列狂机一二三,东山西岭非相识。

屈指嚬眉不可寻,云飞雨散空沈沈。

如今转觉流年隔,强把冥悰苦搜索。

纵止言欺白雪辞,宁忘笑与黄梅客。

朴禅者,朴禅者,珠月有光惭照夜。

(0)

杂言送贤专使

使乎谁,老作者,百战场中飞铁马。

秋水藏来人不知,笑李将军被擒下。

阿呵呵,却归湖山唱凯歌。

(0)

渔父

春光冉冉岸烟轻,水面无风钓艇横。

千尺丝纶在方寸,不知何处得鲲鲸。

(0)

颂一百则·其六十五

公案圆来问赵州,长安城里任闲游。

草鞋头戴无人会,归到家山便即休。

(0)

颂一百则·其三十三

断际全机继后踪,持来何必在从容。

巨灵抬手无多子,分破华山千万重。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