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二华原磬》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二华原磬》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乐府曲辞

泗滨浮石裁为磬,古乐疏音少人听。

工师小贱牙旷稀,不辨邪声嫌雅正。

正声不屈古调高,钟律参差管弦病。

铿金戛瑟徒相杂,投玉敲冰杳然零。

华原软石易追琢,高下随人无雅郑。

弃旧美新由乐胥,自此黄钟不能竞。

玄宗爱乐爱新乐,梨园弟子承恩横。

霓裳才彻胡骑来,云门未得蒙亲定。

我藏古磬藏在心,有时激作南风咏。

伯夔曾抚野兽驯,仲尼暂叩春雷盛。

何时得向笋簴悬,为君一吼君心醒。

愿君每听念封疆,不遣豺狼剿人命。

(0)
注释
泗滨浮石:泗水河边的可以漂浮的石头,常用来制作磬。
磬:古代打击乐器,多用玉石或金属制成。
工师:古代对工匠的称呼。
牙旷:指古代著名的音乐家,这里泛指优秀的乐师。
邪声:不正的音乐。
雅正:典雅正确的音乐。
正声:纯正的音乐。
古调:古老的曲调。
钟律:编钟的音律。
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的总称,泛指音乐。
病:不和谐,有问题。
铿金戛瑟:形容乐器声音相杂。
徒相杂:只是混杂在一起,没有协调之美。
投玉敲冰:比喻声音清脆但随即消失。
杳然零:完全消失,无影无踪。
华原:地名,以产石著名。
软石:易于雕刻的石头。
高下:好坏,优劣。
雅郑:雅乐与郑卫之音,分别代表高雅与低俗的音乐。
乐胥:乐官,负责音乐事务的官员。
黄钟:古代十二律中六律之首,象征正统音乐。
玄宗:唐玄宗,唐朝皇帝。
梨园弟子:唐玄宗时宫廷乐师及歌舞艺人的统称。
承恩横:受到恩宠而行为放纵。
霓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
胡骑:指外族入侵的骑兵。
云门:古代乐舞之一,代表雅乐。
伯夔:传说中的乐官,善音乐,能使野兽驯服。
仲尼:孔子的字,曾轻扣磬以示礼乐之意。
笋簴:悬挂钟磬的架子上的木柱。
一吼:用力演奏一次。
封疆:国家的边界,引申为国家利益。
豺狼:比喻侵略者或残暴的人。
翻译
用泗水岸边的浮石雕刻成磬,古朴的音乐稀疏的声音少有人聆听。
乐师地位卑微且稀有如牙旷,分辨不出邪曲之音反而嫌弃雅正之乐。
正统的音乐不屈从于时尚,古调悠扬而高尚,但钟律不齐管弦如同病态。
金属乐器与琴瑟之声混杂在一起,犹如投玉击冰,声音消逝无踪。
华原的软石易于雕琢,音质随人意调节却失去了雅正与郑卫之别。
乐官喜新厌旧,从此正统的黄钟之音无法竞争。
唐玄宗偏爱新颖的音乐,梨园弟子因此受宠而横行。
霓裳羽衣曲刚结束胡骑就来袭,云门雅乐未能得到皇上的亲自审定。
我把古磬珍藏在心中,有时激发起来便吟唱南风之歌。
伯夔曾弹奏使野兽驯服,孔子也曾轻扣如同春雷轰鸣。
何时能让这古磬悬挂于钟架,为君奏响唤醒你心中的清醒。
希望你每次聆听都能想起国家的边疆,不让豺狼残害人民的生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元稹的作品,名为《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二·华原磬》。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古典音乐的怀念,以及对当时流行音乐的不满。

泗滨浮石裁为磬,古乐疏音少人听。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音乐的追忆,如今这种纯净的乐声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欣赏。

工师小贱牙旷稀,不辨邪声嫌雅正。

这里指出的是当时的乐师地位低下,他们的技艺也不再精湛,无法分辨出真正的美妙旋律。

正声不屈古调高,钟律参差管弦病。

这两句强调了正确的声音应该是遵循古代的音乐标准,而现在的乐器音阶已经紊乱,无法达到过去音乐的高度艺术性。

铿金戛瑟徒相杂,投玉敲冰杳然零。

这里形容的是当时的乐声杂乱无章,就像敲打着玉石冰块发出零散的声音,没有任何美感可言。

华原软石易追琢,高下随人无雅郑。

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于古代音乐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当时音乐水平参差不齐的批评。

弃旧美新由乐胥,自此黄钟不能竞。

这里表达的是人们抛弃传统音乐追求新奇,而这种做法使得原本高贵的黄钟之声也不再具有竞争力。

玄宗爱乐爱新乐,梨园弟子承恩横。

这两句提到了唐玄宗对音乐的喜好和推崇,以及梨园弟子们在其恩泽下发展新的音乐风格。

霓裳才彻胡骑来,云门未得蒙亲定。

这里描绘了外来的音乐文化随着胡人入侵而到来,但这些新奇之声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和理解。

我藏古磬藏在心,有时激作南风咏。

作者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古代美好音乐的珍视,以及有时会被这种情感所激发,创作出类似于《南风》那样的诗篇。

伯夔曾抚野兽驯,仲尼暂叩春雷盛。

这里借用了古代圣人伯夔能够使野兽驯服,以及孔子(仲尼)曾经轻敲春日的雷鸣来形容音乐的力量和美好。

何时得向笋簴悬,为君一吼君心醒。

作者希望能在某个时候,将这种美好的音乐高悬起来,像古人那样用音乐来警示或唤醒人们。

愿君每听念封疆,不遣豺狼剿人命。

最后,作者表达了愿望:希望君主每次听到这样的音乐,都能想到保护国家边疆的重要性,不要让那些贪婪残暴的人伤害百姓。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点绛唇

短梦惊回,北窗一阵芭蕉雨。雨声还住。

斜阳明高树。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山如雾。

断虹犹怒。直入云深处。

(0)

寒雨

何事冬来雨打窗,夜声滴滴晓声淙。

若为化作漫天雪,径上孤篷钓晚江。

(0)

闲居遣兴

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

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

南去干戈何日解,东来驲骑此时奔。

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

(0)

旅怀·其三

昨夜分明梦到家,飘飖依旧客天涯。

故园门掩东风老,无限杜鹃啼落花。

(0)

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0)

点绛唇.二首·其二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