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霭英英不见月,庭柯习习祗愁风。
乍眠乍醒询达曙,却幸天衣密布空。
夕霭英英不见月,庭柯习习祗愁风。
乍眠乍醒询达曙,却幸天衣密布空。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雨后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感悟。
首句“夕霭英英不见月”描绘了傍晚时分,轻盈的云雾遮蔽了明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庭柯习习祗愁风”则转向对庭院中树木的描写,微风吹过,树叶轻轻摇曳,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风雨担忧,这一细节表现了自然界微妙的变化和生命的敏感。
“乍眠乍醒询达曙”一句,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夜间的树木,时而沉睡,时而醒来,直至天明,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和对自然界的深切关注。最后,“却幸天衣密布空”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与理解,暗示着即使面对风雨,也有其自然的规律和秩序,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清雅脱俗的艺术风格,以及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穷山触目纷茅苇,此意昏昏谁可洗。
竹间忽破一枝梅,对月嫣然耿寒水。
吟诗索酒满高堂,穿帘的皪射晶光。
世上膻荤来不到,剪剪天风吹冷香。
人言百花睡未起,独冠群芳差可喜。
那知和羹自有期,未用争雄压桃李。
但怜雨雪正濛濛,寒意未舒万象穷。
故作选锋驱残腊,挽回天地变春风。
寄身虽闲念未除,敌念赖有前贤书。
如何昏花接旬月,古史散落经耘锄。
我知禀赋分量浅,费出稍泰寻空虚。
衣服饮食悉若此,耳目形体应相如。
此如用多随困阙,不似缓节安虚徐。
解衾卧稳省开目,细琐悉悉分虫鱼。
异时意气尚掀举,欲取功烈规名誉。
从天且乞一双眼,此外不敢求赢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