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头藓树蜕鸣蛩,池上沟泉凿石通。
香老蒲花春洞影,凉生槲叶午窗风。
泥瓶开酒留樵客,箬笠穿云访药翁。
虽是一贫清似水,定无徭役到山中。
屋头藓树蜕鸣蛩,池上沟泉凿石通。
香老蒲花春洞影,凉生槲叶午窗风。
泥瓶开酒留樵客,箬笠穿云访药翁。
虽是一贫清似水,定无徭役到山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的生活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淡泊明志的情怀。
"屋头藓树蜕鸣蛩,池上沟泉凿石通。" 这两句从居所和周围环境着笔,藓树即苔藓覆盖的树木,蜕鸣蛩指蝉在枝头鸣叫,池水通过人工开凿的石洞流淌,展示了山中清幽而又不失生机的景象。
"香老蒲花春洞影,凉生槲叶午窗风。"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室内的生活情趣,蒲花芬芳,春日阳光透过山洞照进室内;而午后时分,槲叶在窗前摇曳,带来清凉。
"泥瓶开酒留樵客,箬笠穿云访药翁。"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生活,同时也保持着对外界的关联和善待。泥瓶中的酒是邀请山中樵夫共饮,箬笠即草编的斗笠,药翁则是指寻觅草药的老者,这些都体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
"虽是一贫清似水,定无徭役到山中。"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即便是在物质上的贫困,其精神世界却如同清澈的流水一般纯净,而且坚决不受世俗牵绊,是一份超然脱俗的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