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点绛唇.二首·其二》
《点绛唇.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词  词牌: 点绛唇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0)
注释
烟翠:青蒙蒙的云雾。
缕:线。
形容一条一条下垂的柳枝。
朱户:红色的门窗,多指女子居住的房屋。
烛影摇风:灯烛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被风摇晃的样子。
伤春绪:因春天将要归去而引起忧伤、苦闷的情怀。
凤楼:指女子居住的小楼。
芳草:散发出香气的草。
也指春天刚出土的青草。
翻译
盛开的杏花芳香弥漫,柳树绿了,垂丝飘飘如缕,其轻如烟。伊人就住在水边的房屋里,她卷起帘子,目之所及只有一片黄昏雨。
晚风吹来,烛光摇动。心中苦闷,愁卧在床。想回去却又回不去。不知她现住在何处呢?外面芳草萋萋,我已经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傍晚的画面。"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红杏绽放,香气四溢,柳树在烟雾中轻轻摇曳,仿佛带着一抹绿色的细丝,营造出春意盎然的氛围。

"水边朱户。尽捲黄昏雨",进一步描绘了水边的红楼人家,在黄昏时分被雨水打湿的情景,增添了画面的湿润与寂寥。"烛影摇风",室内景象转为室内生活,蜡烛微光摇曳,映照着主人公的孤独和思绪纷飞。

"一枕伤春绪",直接表达了词人的情感,他因春天的景色而触动心弦,生出无尽的哀愁。"归不去",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无奈和对远方的思念,而"凤楼何处"则进一步追问佳人的居所,流露出寻找和期待的深情。

最后两句"芳草迷归路"以景结情,借芳草漫漫的景象象征着归途的迷茫,也寓言了词人情感上的迷失,表达了他对归乡或重逢的渴望与失落。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的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宋词婉约而又深情的风格。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又迭二首·其一

感时愁见海氛迷,抱拙空知卧一溪。

秋尽龙蛇还起陆,月明乌鹊正惊栖。

儒冠本不闲军旅,肉食谁能念藿藜。

对子杞忧方一写,明朝车马又东西。

(0)

送郭无锡擢南曹主事

郭侯齐鲁推名士,暂屈清才绾县符。

折狱一言惊老吏,洗心终岁比冰壶。

南曹巳应郎官宿,东国常怀仙令凫。

野老殷勤何以赠,益崇明德永嘉誉。

(0)

常山怀罗念庵

本为穷幽赏,非因避世氛。

乡心吴水尽,客路粤山分。

名姓休相问,渔樵久作群。

忽思鸾掖侣,日暮倚停云。

(0)

题赠施心菊医士

闻道仙翁昔种菊,君今对菊独凄神。

萧条三径犹含露,怅望深秋似有人。

肘后传方多已试,鼎中留药不嫌贫。

相从何日东篱下,愿乞余香慰病身。

(0)

和徐养斋移居二首·其二

窈窕岩阿丛桂秋,清溪一曲草堂幽。

荒园自向闲中剪,灵药多从病里收。

叶上题诗应满树,沙边载酒不惊鸥。

莫道东山淹谢传,苍生日夕待嘉谋。

(0)

吕翁祠堂

吕翁祠堂漳水曲,高秋爽气何氤氲。

松间隐隐鸣仙乐,檐际时时驻彩云。

浮生一梦谁能度,羽客千年不可群。

未须白首牵朱绂,欲向丹丘访赤文。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