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云忆箨丛,成器伴花宫。
翻以地辞故,因之寿莫穷。
能为雨霢霂,曾漏月朦胧。
设遇烧香咒,青莲定茁中。
干云忆箨丛,成器伴花宫。
翻以地辞故,因之寿莫穷。
能为雨霢霂,曾漏月朦胧。
设遇烧香咒,青莲定茁中。
此诗《咏竹根钵》由清代诗人弘历所作,通过对竹根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首句“干云忆箨丛”,以“干云”形容竹子高耸入云,而“箨丛”则指竹笋的密集生长,勾勒出竹林茂盛的景象。接下来,“成器伴花宫”一句,将竹根钵比作竹子成长后的产物,与花宫相伴,寓意着竹根钵作为生活器具的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并存。
“翻以地辞故,因之寿莫穷”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竹根钵以生命,它以大地为辞,象征着竹根钵与土地的深厚联系,同时也暗示了其长久的生命力和不朽的价值。
“能为雨霢霂,曾漏月朦胧”则进一步描绘了竹根钵在不同情境下的功能与美感。无论是作为容器接雨水,还是在月光下散发朦胧的光影,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与实用性。
最后,“设遇烧香咒,青莲定茁中”一句,巧妙地将竹根钵与佛教文化相联系,想象在烧香祈愿时,青莲花从中生长,既增添了诗意,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不仅赞美了竹根钵的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谐共生、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的美好愿景。
采苓首阳巅,青蝇止于棘。
结发奉欢宴,柏舟矢靡慝。
上堂理琴瑟,上堂视蚕织。
眤若形与影,在远复相忆。
岂不防未然,萋菲成罔极。
爱深生百忧,弃捐衢路侧。
贱妾抱区区,中道蒙察识。
琴瑟听其真,蚕织五文色。
非君胶漆心,群小志亦得。
三五明月满,四七灵宿繁。
清夜美行游,置酒西苑园。
华池滥轻波,芙蓉一何鲜。
飞盖拂流景,随风自潺湲。
主人延贵客,竟席列豪贤。
弦歌彻中堂,羽爵腾我前。
微音喟有和,甘醪发芳颜。
乐哉殊复乐,君岂不俱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