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
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
南去干戈何日解,东来驲骑此时奔。
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
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
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
南去干戈何日解,东来驲骑此时奔。
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两句,通过对秋天阴沉天气和绿树的描写,以及荒凉古城中关闭的柴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对于尘世间喧嚣的远离与超脱。
接着“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泊。他不再为世俗之事所困扰,甚至连时间的流逝都已淡忘,只是在自然景物中寻找精神上的慰藉,而那“忆酒樽”,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生活的一丝怀念。
后半首“南去干戈何日解,东来驲骑此时奔”两句,描绘了一种急迫而又迷茫的外在世界。这里的“南去干戈”和“东来驲骑”,可能象征着战乱或是紧急的使命,但具体含义需结合诗人的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来理解。
最后,“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两句,显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切。他虽身处山林,却依然关心世事,只是他选择以一种更加内省和平静的方式来思考这些问题,而非直接介入其中。这里的“一把诗书”,既可以理解为诗人的精神寄托,也可能暗示着他通过阅读古籍来获得智慧,进而对国家大事进行深思熟虑。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隐逸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馀杨柳暮烟凝。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乔木多阴,旷士多怀。忧来无端,西风鸣哀。
无登高台,以望绝远。浮云纷驰,白日何短。
晨登昆崙,以临具茨。四海虽广,不容须眉。
太行可登,海水难测。裋褐行歌,若出金石。
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
登临江山胜处,楼倚最高峰。
好是夕阳低后,四野暮云齐敛,遮尽远山重。
城郭参差里,烟树有无中。坐间客,才论斗,气如虹。
挥毫万字,举双白眼送飞鸿。
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追忆采芝翁。
便草凌云赋,归奏大明宫。
披云离北岩,度岭入中夏。
重藉剪楚茅,方函斲英槚。骚坛意莫逆,匠石语○奓。
匪垩劳运斤,如带防毁銙。砺○○○○,观隅整同厦。
津津剖马肝,索索模羊觟。
气逼松滋豪,烟联雪涛奼。登堂却蹒跚,饮水何?閜。
守墨面宜黔,含贞口终哑。
静惟有寿焉,玷尚可磨也。
《鲁史》记获麟,晋帖题裹鲊。
供给到唐文,护持等商斝。
眉形空爱纤,风字仍嫌哆。
载观七八评,咸本六一写。
退然敢摩肩,信矣俱出跨。
始知尹公他,不媚王孙贾。
铭诗与器传,篆刻当碑打。
严韵拾孑遗,微才任聊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