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其一》
《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风雨萧萧夜晦迷,不须鸣叫强知时。

多才久被天公怪,阙食惟应爨妇知。

杜叟挽衣那及胫,颜公食粥敢言炊。

诗人情味真尝遍,试问于今底处亏。

(0)
注释
风雨:形容风雨交加。
晦迷:天色昏暗不明。
鸣叫:大声叫唤。
强知时:勉强了解时势。
多才:才华横溢。
天公:古人对上天的称呼。
怪:责怪。
阙食:饥饿。
爨妇:做饭的妇女。
杜叟:指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挽衣:拉扯衣服。
那及胫:仅能遮到小腿。
颜公:颜回,孔子弟子,以贫穷著称。
食粥:吃粥。
情味:情感体验。
尝遍:经历过各种滋味。
底处亏:现在还缺少什么。
翻译
夜晚风雨交加,天色昏暗难辨。
才华出众却常遭老天责怪,饥饿只有做饭的妇人最清楚。
杜甫拉衣遮体仅及小腿,颜回吃粥从不嫌少。
诗人的情感体验丰富无比,试问如今又有什么欠缺呢?
鉴赏

此诗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中的第一首。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自我安慰和反思的诗作。

首句“风雨萧萧夜晦迷,不须鸣叫强知时。”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感受,以及不必刻意去宣告时间的到来。这里,“风雨”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氛围,而“不须鸣叫强知时”则体现出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

接下来的“多才久被天公怪,阙食惟应爨妇知。”诗人自叹多才却遭到天命的怀疑,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在物质上面的匮乏,只有家中的妇女才能理解。这里,“多才”是对自己才华的肯定,而“久被天公怪”则表现出一种无奈和苦涩。“阙食惟应爨妇知”则是生活上的困顿,诗人感慨的是只有家中的人才能体会这些不易。

第三句“杜叟挽衣那及胫,颜公食粥敢言炊。”通过对历史人物杜甫和颜回的提及,表达了对自己境遇的无奈。杜甫曾在贫困中挣衣,而颜回则是食不果腹,这两位古人都是才华横溢却生活困顿的典型,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自己的处境。

最后,“诗人情味真尝遍,试问于今底处亏。”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的感悟和体验,以及对现状的一种追问。这里,“诗人情味”指的是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情感体验,而“真尝遍”则强调这种体验是真实而全面。“试问于今底处亏”则是在反思自己的境遇,寻找缺失之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才华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它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情怀,更反映出他在生活上的苦恼和无奈,以及对于未来的一种探索和期待。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送信座主过天竺寺

九里松边鹫岭头,松声长带白云秋。

梵筵多有吟僧在,须认诗中第一流。

(0)

答僧秋蓬

卖菱人散日衔山,一纸诗来鹿苑间。

料得短篷秋泛处,荻花菰叶两斓斑。

(0)

秋日山家

露华渗冷入綀袍,独坐云亭日易高。

林茂不知山色减,石枯因见水痕牢。

避人黑鼠窥茅栗,引子黄猿拾楮桃。

野老欲论城市事,远教童稚觅香醪。

(0)

道院春日

褰帘捲竹房,僧去罢焚香。

湿树流残雪,疏篱挂夕阳。

花迟春意静,苔密冻痕光。

野水盈愁望,寻巢燕已忙。

(0)

樗翁朱安叔下省

真儒方进用,春榜又遗贤。

时屈道终在,才高人共怜。

休疑考官眼,且结作诗缘。

桃李东风外,身闲却是仙。

(0)

旋摘盆柑

金丸手自摘,色味香三绝。

从来天者全,风韵迥然别。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