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台何巍巍,涑水亦瀰瀰。
我公独何之,空堂遗剑履。
念昔熙宁初,事事稽周礼。
新法纷如毛,旧基寖以圮。
公时居洛师,容与花竹里。
朝披嵩阜云,夕钓伊川水。
宣仁始临朝,翻然为时起。
惓惓抚疮痍,汲汲除莠秕。
坐令憔悴民,复见雍熙理。
胡为厌氛浊,溘然骑箕尾。
忠清与粹德,令闻传不已。
嗟予生已晚,高山夙仰止。
稽首遗像前,酌泉荐芳芷。
瑶台何巍巍,涑水亦瀰瀰。
我公独何之,空堂遗剑履。
念昔熙宁初,事事稽周礼。
新法纷如毛,旧基寖以圮。
公时居洛师,容与花竹里。
朝披嵩阜云,夕钓伊川水。
宣仁始临朝,翻然为时起。
惓惓抚疮痍,汲汲除莠秕。
坐令憔悴民,复见雍熙理。
胡为厌氛浊,溘然骑箕尾。
忠清与粹德,令闻传不已。
嗟予生已晚,高山夙仰止。
稽首遗像前,酌泉荐芳芷。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乔新所作的《晋阳怀古》系列中的第九首,专门怀念北宋名臣司马光(司马温公)。诗中通过描绘司马光在洛阳的生活场景和他为国为民的贡献,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敬仰之情。
首句“瑶台何巍巍,涑水亦瀰瀰”,以瑶台和涑水的壮丽景象起笔,象征司马光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人格。接着,“我公独何之,空堂遗剑履”两句,通过描述司马光在空堂中遗弃剑履,暗示他超脱世俗、心系天下的精神境界。
“念昔熙宁初,事事稽周礼”至“夕钓伊川水”四句,通过回忆司马光在熙宁年间的生活,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士大夫的高雅情趣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宣仁始临朝,翻然为时起”两句,赞扬了宋神宗时期的宰相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以及司马光在此背景下为国家和社会所做的努力。“惓惓抚疮痍,汲汲除莠秕”形象地描绘了司马光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清除腐败的决心和行动。
“坐令憔悴民,复见雍熙理”两句,高度评价了司马光的政绩,即他使百姓从困苦中解脱出来,恢复了国家的繁荣稳定。
“胡为厌氛浊,溘然骑箕尾”则表达了对司马光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赞美了他的高尚品德如同星辰般永照人间。
最后,“忠清与粹德,令闻传不已”强调了司马光的忠诚和清正廉洁,他的名声将永远流传。
“嗟予生已晚,高山夙仰止”表达了诗人因未能亲眼见证司马光的辉煌而感到遗憾,但对他的敬仰之情却始终如一。
“稽首遗像前,酌泉荐芳芷”则是诗人对司马光遗像的敬拜,通过献上泉水和香草,表达对这位伟大人物的崇高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司马光生平事迹的回顾和赞美,展现了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他高尚的人格魅力,表达了后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
珠玉不自贵,故为人所怜。
贤愚亦如此,好恶有自然。
闻子欲东南,使我抱幽悁。
炎风沙土中,甘与子留连。
大梁非无客,跪起废食眠。
相看独不厌,以此知子贤。
衰气已难强,壮心方少年。
才高岂易得,勖子在雕镌。
阳回力犹邅,阴合势方巩。
填空忽汗漫,造物谁怂恿。
轻于擘絮纷,细若吹毛氄。
云连昼已瞀,风助宵仍汹。
凭陵虽一时,变态亦千种。
帘深卷或避,户隘关犹拥。
滔天有冻浪,匝地无荒陇。
飞扬类挟富,委翳等辞宠。
穿幽偶相重,值险辄孤耸。
积惨会将舒,群轻那久重。
纷华始满眼,消释不旋踵。
槁树散飞花,空檐落县湩。
还当困炎热,以此涤烦壅。
共约市南人,收藏不为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