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飞龙日,淮南卓马归。
周人瞻赤舄,郑国赋缁衣。
旷度销群异,清言析万微。
方依泰山重,俛仰失巍巍。
元祐飞龙日,淮南卓马归。
周人瞻赤舄,郑国赋缁衣。
旷度销群异,清言析万微。
方依泰山重,俛仰失巍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摰为追悼司空赠太师申国吕公而作的四首挽歌之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
首句“元祐飞龙日”,以“飞龙”象征皇帝,点明了逝者在元祐年间的重要地位,暗示其身份尊贵。接着“淮南卓马归”则以历史人物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典故,暗喻逝者生前的才华横溢与影响力。
“周人瞻赤舄,郑国赋缁衣”两句,分别引用了《诗经》中的典故,前者出自《大雅·文王》,后者出自《郑风·缁衣》,通过这些诗句,诗人表达了对逝者德行与贡献的赞誉,以及对其人格魅力的钦佩。
“旷度销群异,清言析万微”进一步赞扬了逝者超凡脱俗的气度与深邃的思想,他能消除纷繁复杂的差异,用清晰的话语剖析万物的本质,展现出其卓越的智慧与洞察力。
最后,“方依泰山重,俛仰失巍巍”以泰山比喻逝者的崇高地位,表达了诗人对其逝世的哀痛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伟大成就的永恒怀念。这两句既是对逝者生前辉煌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逝世后仍被人们铭记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挽歌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描绘,深情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与怀念,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悼逝者的传统美学与情感深度。
列星光芒远近同,天河横来压孤篷。
溪容一碧看未尽,转入客子诗筒中。
筒中满贮千张纸,一路山川供役使。
古来霅水足高人,吾宗首说元真子。
都缘抱负经济才,有口挂壁常懒开。
樵青渔童与共载,大胜俗侣成群来。
可怜当时只名重,野鹤乘轩失威凤。
虽闻肖像登九重,收奖空言亦何用。
过五百年孙更痴,布裘棕屩骨格宜。
特来乃祖旧游处,三叫庶几亲见之。
见之不见俱莫问,人生只合将閒论。
倘来簪绂付儿嬉,圣贤用晦初未闷。
拍舷还望星与河,此身或是张志和。
一杯更醉投床睡,明日歌声犹震地。
杨侯相逢复见寒梅开,鬓色不带浓霜来。
君居山县适近我先垄,夜半应望灵气勃郁缠崔嵬。
去年竹寺倾樽罍,官来急救老眼饥。
西枢相公喜人物,搜材剔抉英雄窟。
苍松腴硬久阴崖,此亦鹖冠宁肯忽。
近闻一饭蒙异恩,快劄好阙休驰奔,我诗安得达相门。
春风后日自东起,太岁无缘只桃李。
去日不可再,来日焉可虚。
直待百事足,漫把四大拘。
黄河几曾清,白发莫旋乌。
全福贵安然,真乐难强图。
朴直自许我,才能不如渠。
巳盟方寸心,免苦六尺躯。
登台值明时,击壤容匹夫。
轻车历野寺,小船泛晴湖。
金鲫池内观,白猿洞前呼。
孤山未学林,长堤且怀苏。
珍实不满器,醇醪只携壶。
更带两耳铛,旋煮四腮鱼。
意均饱煖适,迹或升沉殊。
达人旷大观,万象归一途。
丹鼎鸡变化,佛性狗有无。
快荅此话头,拟议计即疏。
吾亦爱吾庐,地僻犹深山。
山亦前后有,远望碧玉环。
繄昔近市居,局促几泥蟠。
买园辟荒榛,运量百亩宽。
勤劳艺且筑,就绪五载间。
葛巾雅相宜,何心傲蝉冠。
流光隙中驶,霜鬓映苍颜。
恬愉无竞外,幸免历世患。
旁人笑野拙,枉是家长安。
开门面陂泽,岸岸蒲蓼湾。
此身夫何疑,郊岛乃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