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惊时变,青山见鸟飞。
暑随桐叶减,秋向薜萝归。
细草侵芒屩,新凉到葛衣。
自怜垂老日,方悟昔年非。
白发惊时变,青山见鸟飞。
暑随桐叶减,秋向薜萝归。
细草侵芒屩,新凉到葛衣。
自怜垂老日,方悟昔年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山中的所见所感。首联“白发惊时变,青山见鸟飞”以个人的白发之变与山中鸟儿自由飞翔形成对比,流露出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活力的羡慕。颔联“暑随桐叶减,秋向薜萝归”写出了随着季节更迭,暑热逐渐消退,秋天的脚步临近,暗示着生命的轮回和自然规律。颈联“细草侵芒屩,新凉到葛衣”通过“细草”和“新凉”描绘出山中环境的清新与凉意,反映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享受。尾联“自怜垂老日,方悟昔年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自怜,以及对过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转、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笪重光作为清代文人,其诗歌风格简洁而富有深意,这首《山中杂咏》正是其艺术造诣的体现。
当年胆略已纵横,每见妖星气不平。
身贵早登龙尾道,功高自破鹿头城。
寻常得对论边事,委曲承恩掌内兵。
会取安西将报国,凌烟阁上大书名。
秋夜月偏明,西楼独有情。
千家看露湿,万里觉天清。
映水金波动,衔山桂树生。
不知飞鹊意,何用此时惊。
岩岫碧孱颜,灵踪若可攀。
楼台烟霭外,松竹翠微间。
玉液寒深洞,秋光秀远山。
凭君指归路,何处是人寰。
君有百鍊刃,堪断七重犀。
谁开太阿匣,持割武城鸡。
竟与尚书佩,遥应天子提。
何时遇操宰,当使玉如泥。
正月今欲半,陆浑花未开。
出关见青草,春色正东来。
夫子且归去,明时方爱才。
还须及秋赋,莫即隐嵩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