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东观山》
《游东观山》全文
唐 / 张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岩岫碧孱颜,灵踪若可攀。

楼台烟霭外,松竹翠微间。

玉液寒深洞,秋光秀远山。

凭君指归路,何处是人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óudōngguānshān
táng / zhāngcóng

yánxiùchányánlíngzōngruòpān
lóutáiyānǎiwàisōngzhúcuìwēijiān

hánshēndòngqiūguāngxiùyuǎnshān
píngjūnzhǐguīchùshìrénhuán

注释
岩岫:岩石与山峦。
孱颜:虚弱的颜色,形容岩石和山峦的碧绿显得柔弱。
灵踪:仙人的踪迹。
若可攀:仿佛可以攀登。
楼台:楼阁与台榭,古代建筑中的高层建筑与平台。
烟霭:云雾缭绕的景象。
外:此处指楼台被烟霭所包围,位于其外部。
松竹:松树与竹林。
翠微:翠绿的微茫,形容草木青翠而景色朦胧。
间:此处指松竹生长在翠微之间,点缀其间。
玉液:常用来比喻仙泉、美酒或甘露等珍贵液体,此处指仙泉。
寒深洞:寒冷且深邃的洞穴。
秋光:秋日的阳光或景色。
秀远山:秀丽地映照着远方的山脉,形容秋光使远山景色更加美丽。
凭君:请你,依赖于你。
指归路:指出归家的道路。
何处:哪里。
是人寰:即人间世界,泛指人类居住的地方。
翻译
岩石与山峦呈现碧绿虚弱之色,仙人的踪迹仿佛可以攀登
楼阁与台榭隐藏在云雾缭绕之外,松树与竹林点缀于翠绿的微茫之间
清冷的仙泉深藏在寒冷的洞穴,秋日的风光秀丽地映照着远方的山脉
请你为我指出归家的道路,何处才是人间世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审美情趣。

"岩岫碧孱颜,灵踪若可攀。" 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岩石与岫的清新颜色,以及似乎可以攀援的神秘足迹,展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致的亲切感受。

"楼台烟霭外,松竹翠微间。" 接着,诗人笔触轻盈地描绘出楼台在烟雾之外,以及松竹间散发出的翠绿色彩,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玉液寒深洞,秋光秀远山。" 玉液比喻清澈见底的泉水,寒而不凊,深藏于洞中;秋光则是对远山秋色的一种描绘,既蕴含了季节之美,也映衬出了山的庄严与辽阔。

"凭君指归路,何处是人寰。" 最后两句,以询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探寻,以及对人间世界位置的好奇。这不仅是对空间的探索,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归属与方向的寻求。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家园的意境。

作者介绍

张丛
朝代:唐

唐人。懿宗咸通中,任桂管观察使。曾游东观山,赋诗纪游。
猜你喜欢

玉融潘源润师事黄山陈平叔师殁哀甚以讣音来告余答诗且寓伤悼之意云·其二

流水孤云无见期,屋梁残月梦中悲。

凭将一掬清秋泪,洒向黄山旧墨池。

(0)

墨兰·其二

澧云湘水思悠悠,捐佩空歌总是愁。

自负山林幽隐性,不教人见也风流。

(0)

春原牧马图

芳草满春原,青骊度郭门。

回看天厩上,若个是承恩。

(0)

送粮长林思器赴召京师·其一

王贡曾稽夏禹篇,汉庭输饷独推贤。

遐方已献编民数,大姓应操赋粟权。

千里山河趋魏阙,一帆秋水入吴天。

枫墀若听纶音后,归兴西风白雁前。

(0)

奉饯郑浮丘赴召天京二首·其一

三楚文衡忆重持,泮林宁厌一官卑。

论经已被先皇诏,怀策今逢圣主知。

长乐曙钟宫漏永,蓬莱宵烜佩声迟。

承平正尔需贤佐,莫对乡山怅别离。

(0)

送人贬海南

官亭几度饮离觞,此日怜君谪远方。

马上看山椰叶暗,津头沽酒荔枝香。

秋深岭表犹多瘴,腊尽天南尚少霜。

憔悴更须怀直道,临岐何必泪沾裳。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