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寻春信,江南路渺漫。
夜深山月白,疏影隔窗看。
何处寻春信,江南路渺漫。
夜深山月白,疏影隔窗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冬夜寻觅春意的画面。首句“何处寻春信”,诗人以疑问开启,暗示春天的信息尚未明显显现,引发读者对春的期待和探索。接着,“江南路渺漫”进一步渲染了江南道路的遥远和迷茫,暗示寻找春天的艰辛。
进入夜晚,诗人并未放弃,而是选择在静谧的山中继续寻找。“夜深山月白”,通过描绘明亮的山月,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清冷的氛围,仿佛月光能带来一丝春天的气息。最后,“疏影隔窗看”,诗人透过窗户,看到稀疏的梅花影子,虽然不多,却足以让人心生欣喜,感受到春天的隐约迹象。
整首诗以寻找春信为主线,通过江南路途的描绘和深夜月色的渲染,以及梅花疏影的细节,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发现,寓含着对生活细微美好之感的体悟。王冕作为元末明初的画家,此诗也体现了他将绘画中的审美融入诗歌,以自然景象寄托内心情感的特点。
风月吴娃。柳阴中认得,第二香车。
春深妆减艳,波转影流花。莺语滑,透纹纱。
有低唱人夸。怕误却,周郎醉眼,倚扇佯遮。
底须拍碎红牙。听曲终奏雅,可是堪嗟。
无人知此意,明月又谁家。尘滚滚,老年华。
付情在琵琶。更叹我,黄芦苦竹,万里天涯。
寒池冬不流,落叶塞泉罅。
东风日夕来,春色到山舍。
杖藜绕东溪,流水清可架。
叠石引之来,潺潺到深夜。
平栏朝可鉴,倒影见亭榭。
清风起修篁,翠鸟亦来下。
天和人意舒,春暖景物姹。
歌此濯缨诗,尘埃欲高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