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庐杂种乱金方,武将神兵下玉堂。
天子旌旗过细柳,匈奴运数尽枯杨。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
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
依稀蜀杖迷新竹,髣髴胡床识故桑。
临海旧来闻骠骑,寻河本自有中郎。
坐看战壁为平土,近待军营作破羌。
穹庐杂种乱金方,武将神兵下玉堂。
天子旌旗过细柳,匈奴运数尽枯杨。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
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
依稀蜀杖迷新竹,髣髴胡床识故桑。
临海旧来闻骠骑,寻河本自有中郎。
坐看战壁为平土,近待军营作破羌。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边塞之战的壮观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辽阔疆土的苍茫。开篇“穹庐杂种乱金方”一句以宏伟壮丽的画面展现了军营的气势,而“武将神兵下玉堂”则透露出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氛围。
“天子旌旗过细柳,匈奴运数尽枯杨。”这里通过对汉族与匈奴两方旗帜的对比,展示了双方在战略上的较量。细柳和枯杨象征着生机与衰败,从中可以感受到战争的严峻性。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这两句描写了边疆之地夜幕低垂,月亮悬挂在山峦之间,而塞下则是云雾缭绕,将辽阔的北方荒野一分为二。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壮丽绝伦的情感。
“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这两句则从动态和静态两个层面展示了战争前夕边塞地区的生灵状态。边疆上的尘土飞扬,伴随着成群结队的飞鸟,而远方朔气之中,则有群羊聚集,呈现出一种荒凉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景象。
“依稀蜀杖迷新竹,髣髴胡床识故桑。”这两句诗人通过对往昔记忆的追溯,表达了一种对于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蜀杖(一种植物)和新竹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发的画面,而胡床则是对过去某个地方记忆的留恋。
“临海旧来闻骠骑,寻河本自有中郎。”诗人在这里通过听闻往昔边塞战事的传说,以及追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于边疆军事力量的崇敬之情。
最后,“坐看战壁为平土,近待军营作破羌。”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以一种冷静的态度观察着战争的进行,最终预示着战争将要结束,敌对势力即将被击败,从而使得疆土安宁。
整首诗通过层次分明、意象丰富的语言,将边塞战争的激烈与辽阔疆土的苍茫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战争和平的深刻思考。
天台一万八千丈,莲华峰在诸峰上。
峰前结屋屋打头,独有幽人自来往。
湖海云游二十春,归来还作住庵人。
漫山苦荬食不尽,绕屋长松为四邻。
丹诀三千满云笈,往来且喜无交涉。
清晨石上一炉香,此时天地皆欣合。
我衰无力供樵苏,尚能相伴煖团蒲。
但愿瘦筇缘未断,会把莲峰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