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髑髅吟,山空片月明。
西方无净土,只有弥陀经。
午夜髑髅吟,山空片月明。
西方无净土,只有弥陀经。
这两首诗都是禅宗僧人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佛法的理解。
首先,《午夜髑髅吟》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只有山中的月光洒落,显得格外明亮。诗人通过“午夜髑髅”这一意象,暗示了生死无常的主题,骷髅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而“西方无净土”则表达了世间并无永恒安宁的观念,只有对佛经《弥陀经》的信仰,才能带来心灵的解脱和彼岸的希望。
其次,《塔偈》是宋代僧人释如珙的作品,"塔"在佛教中常常代表僧人的遗骨或修行者的纪念,"偈"则是短小精悍的佛经颂词。这首诗可能是在赞美塔的寓意,暗示塔内的佛法长存,即使肉身消亡,精神犹在。"西方无净土"同样出现,强调了佛法超越世俗的境界,塔本身成为了通往佛国的象征。整首诗寓含了对生死轮回的超脱理解和对佛法的坚定信念。
两首诗都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借助象征手法,传达出对生命、死亡和佛法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禅宗诗歌的内省和超然风格。
别浦潮平,远村帆落烟江冷。
征鸿相唤著行飞,不耐霜风紧。雪意垂垂未定。
正惨惨、云横冻影。酒醒情绪,日晚登临,凄凉谁问。
行乐京华,软红不断香尘喷。
试将心事卜归期,终是无凭准。寥落年华将尽。
误玉人、高楼凝恨。第一休负,西子湖边,江梅春信。
楚宫闲,金成屋,玉为阑。断云梦、容易惊残。
骊歌几叠,至今愁思怯阳关。
清音恨阻,抱哀筝、知为谁弹。
年华晚,月华冷,霜华重,鬓华斑。也须念、闲损雕鞍。
斜缄小字,锦江三十六鳞寒。
此情天阔,正梅信、笛里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