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女江皋上,纤裳雾雨垂。
那能惜罗袜,缓步踏春泥。
游女江皋上,纤裳雾雨垂。
那能惜罗袜,缓步踏春泥。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佳节雨中游女的情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画面感。
“游女江皋上”,开篇点出地点,江边的开阔地带,游女们在此聚会,营造出一种热闹而自由的氛围。“纤裳雾雨垂”,描绘了游女们的轻盈衣裳在雨中垂落,仿佛是雾气与雨水交织而成的轻纱,既展现了她们的美丽,也暗示了天气的湿润与凉意。“那能惜罗袜,缓步踏春泥。”这两句则通过游女们不畏湿泥,缓缓行走于春日泥泞之中,展现出她们对节日的热爱与对自然的亲近,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勇敢与洒脱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刻画了元宵节雨中游女的生动形象,还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
揆日奉明诏,班春出孤城。
和风递鼓鼙,细雨迷旆旌。
渺渺度阡陌,溪山照人明。
幽花不孤芳,好鸟相应鸣。
陇麦已争秀,畦秧亦微萌。
食新知有期,及我凋瘵氓。
古寺依绝壁,林端列飞甍。
残僧四五人,静若无所营。
石室广百肘,嵌空自天成。
泉甘与茶宜,就挹岩下清。
伏槛肆遐瞩,归云入檐楹。
数农前致辞,貌野意则诚。
兹幸枉冠盖,使君岂无情。
频年苦饥虚,奚用恤此生。
守昔在闾里,先畴每躬耕。
起家三绝馀,谬忝符竹荣。
无术布宽大,低头愧鳏茕。
愿言同抚绥,永绝愁叹声。
入梦无黄石,收身赖赤松。
濯冠临皖水,执简叩灊峰。
司命开琳阙,明光下玉龙。
高灵心拱卫,江海势朝宗。
清夜垂星斗,空山答鼓钟。
云车来绛节,风马上丹封。
楼观参差见,岩崖转仄容。
山川瞻胜异,蘋藻荐严恭。
凡骨应难换,幽人岂易逢。
他年华山藕,安用葛陂筇。
世人如鲗鱼,自蔽翻吐墨。
猩熊亦何罪,不卫唇与足。
要当如木雁,安问定石玉。
向来休休翁,老去称耐辱。
迹高名自污,卒享清净福。
肯为接舆生,叩木妄歌哭。
韩公早闻道,垢浊久已出。
终成九层台,不弃一篑筑。
长安列戟第,桐影将缺秃。
宁辞治中舆,且食祠宫粟。
胸中荆棘尽,华发当更绿。
抗尘我何庸,勇退公所独。
何如善刀藏,聊放虚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