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梦无黄石,收身赖赤松。
濯冠临皖水,执简叩灊峰。
司命开琳阙,明光下玉龙。
高灵心拱卫,江海势朝宗。
清夜垂星斗,空山答鼓钟。
云车来绛节,风马上丹封。
楼观参差见,岩崖转仄容。
山川瞻胜异,蘋藻荐严恭。
凡骨应难换,幽人岂易逢。
他年华山藕,安用葛陂筇。
入梦无黄石,收身赖赤松。
濯冠临皖水,执简叩灊峰。
司命开琳阙,明光下玉龙。
高灵心拱卫,江海势朝宗。
清夜垂星斗,空山答鼓钟。
云车来绛节,风马上丹封。
楼观参差见,岩崖转仄容。
山川瞻胜异,蘋藻荐严恭。
凡骨应难换,幽人岂易逢。
他年华山藕,安用葛陂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灵山的向往与敬仰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灵山的神秘与庄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黄石”、“赤松”、“琳阙”、“玉龙”、“星斗”、“鼓钟”、“云车”、“绛节”等,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寓意深远。
首联“入梦无黄石,收身赖赤松。”以“黄石”和“赤松”象征隐逸之士,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高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现实中的无奈与逃避。接着,“濯冠临皖水,执简叩灊峰。”则描绘了诗人亲自探访灵山的场景,通过“濯冠”、“临水”、“执简”、“叩峰”,展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亲近与崇敬。
颔联“司命开琳阙,明光下玉龙。”进一步渲染了灵山的神圣与超脱,将司命神灵与琳宫玉龙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颈联“高灵心拱卫,江海势朝宗。”则以“高灵”、“拱卫”、“江海”、“朝宗”等词,表达了对灵山神灵的敬畏与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尾联“清夜垂星斗,空山答鼓钟。”通过夜晚的星斗与空山的鼓钟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意境,进一步强化了灵山的神秘色彩。最后,“云车来绛节,风马上丹封。”以“云车”、“绛节”、“风马”、“丹封”等意象,描绘了灵山的非凡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灵山的无限向往与崇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神灵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黄钟正严凛,飞舞屑琼瑰。清赏丰年瑞。
云液喜传杯。阴爻会见复,动一阳、生浩气。
谁问添宫线,炼功在金液。
晴檐试暖,表里莹如无疵。
庭柳漏春信,更萱色、侵苔砌。
优游岁向晚,叹人间时序疾。
还捧椒觞,羽衣礼无极。
巫山埋空晓光没,寒入风声散萧瑟。
滴沥深摧十二峰,峡江涨白洗青壁。
群阴寂寂蔽阳乌,摇荡春愁满南国。
何当羲御驻中天,为我驱除风雨黑。
蜚廉先驱走寰宇,列缺挥鞭起龙虎。
郁仪顿辔潜海隅,九野冥冥暗风雨。
饥鸢跕翅堕曾穹,军鼓无声如击缶。
青苔绿砌上高堂,檐溜侵窗入烟雾。
南山山叟桂为薪,四海横流阻行路。
安有王春四百八十时,萧萧风雨迷朝暮。
我愿得娲皇炼石补此破漏天,令三光继明,万物可睹,免使百万亿苍生憔悴困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