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桥上望,如在玉门关。
月过东西浦,江分远近山。
凄凉三尺墓,兴废六朝间。
千古登临地,寒潮自往还。
天津桥上望,如在玉门关。
月过东西浦,江分远近山。
凄凉三尺墓,兴废六朝间。
千古登临地,寒潮自往还。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斯植的《金陵怀古》,通过对天津桥上的景色描绘,寄寓了对历史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人站在天津桥上眺望,感觉仿佛置身于边塞玉门关,月光洒过东西两侧的河流,江水映照出远处近处的山峦,营造出一种苍茫辽阔的意境。
接着,诗人将视线投向历史,提及“三尺墓”,暗示着陵寝的荒凉,这代表了曾经繁盛的六朝兴衰更替,时间的无情和人事的无常。最后,诗人以“千古登临地”表达对历史遗迹的长久怀念,而“寒潮自往还”则象征着时光的流转,江潮的涨落如同历史的轮回,永恒不变。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的交融,展现出诗人对金陵古城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沉思。
摇风犹似旆,倾雨不成盘。
西风未禁十日,早作背时看。
寂寞六郎秋扇,牵补灵均破屋,风露半襟寒。
坐感青年晚,不但翠云残。叹此君,深隐映,早阑珊。
人间受尽炎热,暑夕几凭阑。
待得良宵灏气,正是好天良月,红到绿垂乾。
摇落从此始,感慨不能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