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两小意相亲,转眼青山哭故人。
到死末消兰气息,他生宜护玉精神。
抛残小劫初三月,看尽名花二十春。
怪道年时频梦汝,半身霞翠礼群真。
相逢两小意相亲,转眼青山哭故人。
到死末消兰气息,他生宜护玉精神。
抛残小劫初三月,看尽名花二十春。
怪道年时频梦汝,半身霞翠礼群真。
这首诗《哭龚梓树(其一)》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哀悼逝去的朋友,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与不舍之情。
首句“相逢两小意相亲”,描绘了诗人与龚梓树初次相遇时的亲密无间,两人情投意合,如同孩童般纯真地相知相爱。这种情感的深厚,为后文的离别增添了更为沉重的悲凉色彩。
“转眼青山哭故人”一句,以青山喻指时间的无情流逝,将龚梓树的离世比作青山之上的哭泣,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逝去的哀痛与不舍。青山在这里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也暗含了对逝者长眠之地的寄托。
“到死末消兰气息,他生宜护玉精神”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龚梓树人格魅力的赞美与怀念。兰气息和玉精神分别比喻龚梓树高尚的品德和纯洁的灵魂,即使在生前已逝,这些美好品质仍如兰花之香、玉石之光,永存于世,值得后人铭记与学习。
“抛残小劫初三月,看尽名花二十春”则通过时间和自然景象的变化,进一步强调了龚梓树生命虽短,但其影响深远。小劫初月象征短暂的生命,二十春则代表了龚梓树所经历的岁月,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龚梓树虽早逝却留下丰富精神财富的感慨。
最后,“怪道年时频梦汝,半身霞翠礼群真”两句,揭示了诗人对龚梓树的思念之情。年时频梦汝,说明龚梓树的形象时常出现在诗人的梦境中,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半身霞翠礼群真,则暗示了诗人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将对龚梓树的敬仰与怀念融入作品之中,以此来表达对龚梓树精神的追思与礼赞。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情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对逝去好友的怀念与哀悼,以及对龚梓树高尚品格的赞美,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中情感表达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