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村时有两三家,缭绕清溪路更赊。
客里不知春去尽,满山风雨落桐花。
残村时有两三家,缭绕清溪路更赊。
客里不知春去尽,满山风雨落桐花。
这首宋代诗人林表民的《新昌道中》描绘了一幅乡村春色消逝的画面。首句“残村时有两三家”,写出了村庄的零星分布和破败感,透露出一种荒凉与宁静。次句“缭绕清溪路更赊”,通过“清溪”和“路赊”展现了道路蜿蜒曲折,流经清澈溪水旁,增添了行走的悠长感。
第三句“客里不知春去尽”,以客居他乡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知无觉,暗示了春天已悄然离去,而自己却未能察觉。最后一句“满山风雨落桐花”,以“满山风雨”渲染了暮春时节的凄凉氛围,桐花飘落,象征着春天的凋零,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感伤。
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通过残村、清溪、风雨和落花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春天消逝、旅人孤寂的乡村画面,表达了诗人淡淡的离愁和对自然变迁的感慨。
过重阳、晚香犹耐,江城风露初峭。
梅花已索巡檐笑,春入数枝红小。
寒恁早。
正帘卷苍云,和气生芝草。
金虬篆袅。
喜人乐丰年,波澄瀚海,星斗焕牙纛。
家山近,游宴十洲三岛。
石桥诗思频绕。
朱颜白发神仙样,谁信玉关人老。
春渐好。
望阊阖天低,咫尺瞻黄道。
祥云缥缈。
看柳色沙堤,莺声禁辇,鸣佩凤池晓。
赤阑桥畔斜阳外,临江暮山凝紫。
戏鼓才停,渔榔乍歇,一片芙蓉秋水。
余霞散绮。
正银钥停关,画般催舣。
鱼板敲残,数声初入万松里。
坡翁诗梦未老,翠微楼上月,曾共谁倚。
御苍烟花,宫斜露草,几度西风弹指。
黄昏尽也,有眠月闲僧,醉香游子。
鹫岭啼猿,唤人吟思起。
客愁都在斜阳外,凭阑桂香吹晚。
乱叶蝉哀,寒汀鹭泊,离绪并刀难翦。
牙屏半掩。
渐尘扑冰纨,浪收云簟。
露入征衣,满襟秋思付诗卷。
远思前度问酒,凤楼人共倚,归兴无限。
雁影亭皋,蛩声院落,双阙明河光转。
田园梦远。
叹篱菊初黄,涧莼堪荐。
拄笏西风,四山烟翠敛。
正槐龙欲老,影动朱门,薰风帘卷。
竹外人清,听秋声将转。
梦草池塘,种兰庭砌,爽气生葵扇。
香染黄扉,律调翠简,赏音清宴。
因念南阳,碧幢烟静,纶玉宣频,辔丝催遣。
带锡犀虹,宠下甘泉殿。
笑指蓬莱,画舸东去,向五云葱茜。
骑竹欢迎,贺家湖上,绿香红茜。
玉腕笼寒,翠阑凭晓,莺调新簧。
暗水穿苔,游丝度柳,人静芳昼长。
云南归雁,楼西飞燕,去来惯认炎凉。
王孙远,青青草色,几回望断柔肠。
蔷薇旧约,尊前一笑,等闲孤负年光。
斗草庭空,抛梭架冷,帘外风絮香。
伤春情绪,惜花时候,日斜尚未成妆。
闻嬉笑,谁家女伴,又还采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