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起郊扉念,亟回朝市辕。
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
援笔醉醒语,携筇前后村。
是非襟度外,客至总休论。
倏起郊扉念,亟回朝市辕。
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
援笔醉醒语,携筇前后村。
是非襟度外,客至总休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外漂泊的生活情景与内心感受。开篇“倏起郊扉念,亟回朝市辕”两句,表达了诗人突然想起家乡,急忙赶回城里的情状,其中“郊扉”指的是乡间的小门,“朝市”则是早晨的市场。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接着,“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君王恩德的感激之情,将其比作父亲母亲般的慈爱,而“山迥亦乾坤”则形象地描绘出君恩广大无边,如同天地一般。
中间,“援笔醉醒语,携筇前后村”两句,展示了诗人在写作时的状态,他或许是在酒醒之际提笔撰文,或是手持农具,在田野之间行走。这里反映出诗人的生活和创作状态。
最后,“是非襟度外,客至总休论”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面对世间的是非评价时的超然态度。他认为这些议论都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之外,当有宾客到来时,他宁愿与他们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家乡的深情、对于君恩的感激以及面对世俗是非时的超脱态度,展示了一位宋代文人的复杂内心世界和他的生活状态。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
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馀。
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