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名郡昔推名,连属荀家弟与兄。
教化静师龚渤海,篇章高体谢宣城。
山从海岸妆吟景,水自城根演政声。
今日老输崔博士,不妨疏逸伴双旌。
永嘉名郡昔推名,连属荀家弟与兄。
教化静师龚渤海,篇章高体谢宣城。
山从海岸妆吟景,水自城根演政声。
今日老输崔博士,不妨疏逸伴双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远古名郡的怀念,以及对当地显赫家族的赞誉。开篇“永嘉名郡昔推名”表明诗人对于历史上的永嘉郡充满敬仰,认为那是一个值得尊崇的地方。紧接着,“连属荀家弟与兄”则指出了在这片土地上有连续几代的荀氏家族成员,他们或许是学者、官员或其他社会贤达。
“教化静师龚渤海,篇章高体谢宣城”中的“龚渤海”和“谢宣城”可能是当地历史上的两位著名人物,“教化静师”暗示龚渤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或学者,而“篇章高体”则表明谢宣城在文学上有着非凡的造诣。
接下来的“山从海岸妆吟景,水自城根演政声”描绘了一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美丽画卷。这里,“山从海岸妆吟景”可能是指山势连绵至海岸边,形成了如同妆点般的自然景观;“水自城根演政声”则暗示着水流绕城而过,象征着治理与和谐。
最后,“今日老输崔博士,不妨疏逸伴双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事已高、才华不如当年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诗人提到“崔博士”,可能是在向某位学者或官员致敬,而“疏逸伴双旌”则是希望自己的文采和精神状态能够与那些伟大的人物相匹敌,即便不能超越,也愿意追随他们的光辉。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名郡的怀念,对当地家族和人物的赞美,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操。
最忆当年,膝下承欢,春风草堂。
有桃花堤畔,锦霞晴灿;游鱼潭底,翠尾悠扬。
一带疏篱,千层怪石,碧映琉璃水一匡。
尤堪忆,是女为君子,学步书房。
可怜无限思量,忍轻送莺花负艳阳。
记北海尊开,歌珠如垒;东山月上,妆镜浮光。
往事难忘,前因犹在,倚遍庭柯几断肠。
从今后,与登楼王粲,一样思乡。
异卉奇葩,携取瓷盆,清泉灌培。
认根原盘结,蒜山因在,叶分戌削,葱岭经来。
云护前身,水流今日,金玉镶成一种才。
炉烟畔、琴床砚匣,尽可相陪。芳姿已出尘埃。
故不向、春风暖处开。
近阑干晓日,晴香乍吐,纱窗夜月,素影低徊。
洛浦情遥,湘江意隔,解佩幽怀莫浪猜。
端详久,想珊珊风骨,才下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