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永遇乐.题惠山松石》
《永遇乐.题惠山松石》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永遇乐

虎踞龙僵,狮蹲象偃,人立而偻。

铁干盘拿,铜根倔强,势欲排天去。

老苔秋缚,怒涛夜吼,捲尽苍茫今古。

镇支离、千围古翠,祇容冷云堆絮。

谁眠其下,却惊石丈,横碍松根蟠处。

鸟雀呼风,儿童敲火,碧汇千钟乳。

铜驼头角,石鲸鳞甲,哙等何堪信伍。

看月下、颓然二老,幻成翁妪。

(0)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惠山的松石景观,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静谧之美。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山石、松树、苔藓、涛声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雄浑又幽静的氛围。

“虎踞龙僵,狮蹲象偃”,开篇即以猛兽的姿态形容山石的形态,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感,展现出其威严与力量。“铁干盘拿,铜根倔强”,进一步描绘了松树坚韧不拔的生长状态,仿佛是自然界中的勇士,与周围环境抗争,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老苔秋缚,怒涛夜吼”,通过老苔与怒涛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力量的震撼,同时也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悲凉与壮美。

“镇支离、千围古翠,祇容冷云堆絮”,描绘了一幅古木参天、翠绿环绕的画面,冷云的点缀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谁眠其下,却惊石丈,横碍松根蟠处”,通过想象有人在石下休息的情景,反衬出石之巨大与松之盘根错节,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想象力。

“鸟雀呼风,儿童敲火,碧汇千钟乳”,通过鸟雀的鸣叫、儿童的活动以及钟乳石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同时也体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铜驼头角,石鲸鳞甲,哙等何堪信伍”,将山石比作古代的铜驼和石鲸,形象地展示了其形态的奇特与壮观,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的永恒。

最后,“看月下、颓然二老,幻成翁妪”,以月下的景象结束全词,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想象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超脱现实、充满诗意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对惠山松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静谧,也蕴含了对生命、历史和时间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哭中彝兄三首·其一

涉世才知命,菱花鬓尚青。

天如憎善类,君又促馀龄。

病以忧虞积,和因学力形。

奚从觇慎密,闾里涕交零。

(0)

哭中彝兄三首·其二

我方缠世故,而已返于真。

亦岂异流俗,自难逢若人。

病多犹嗜学,客至不知贫。

毫发犹无愧,情钟骨肉亲。

(0)

句·其七

仲□尝三逐,将军老数奇。

(0)

句·其三

行人问宫殿,耕者得珠玑。

(0)

频看召客趋金马,再见丰年出石鱼。

(0)

入峡歌

峡山未到日日愁,峡山已到愁却休。

不是朝来愁便散,愁杀人来山不管。

昨宵远望最高尖,今朝近看云隔帘。

楼船冲雨过山下,两扇屏风生色画。

江神不遣客心惊,云去云来遮岩扃。

忽然褰云露山脚,仰见千丈翠玉削。

篙师相贺涨痕落,今夕可到鸦矶泊。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