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潋子向中流,外倒风多里倒忧。
莫道路途行不顺,邳州徐州又济州。
为防潋子向中流,外倒风多里倒忧。
莫道路途行不顺,邳州徐州又济州。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之淳的《竹枝词(其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一种生活场景和旅途中的心情。首句“为防潋子向中流”可能是指船只在水流中行驶时要防止偏离航道,暗示了出行的谨慎与小心。“外倒风多里倒忧”进一步描述了外部环境的复杂,可能是风力较大,让人担忧船只的稳定。接下来两句“莫道路途行不顺,邳州徐州又济州”,表达了诗人对旅途坎坷的忧虑,担心路途不畅,从邳州到徐州再到济州这一行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实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出行安全的关注以及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和民间风情。
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
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古道自愚憃,古言自包缠。
当今固殊古,谁与为欣欢。
独携无言子,共升昆崙颠。
长风飘襟裾,遂起飞高圆。
下视禹九州,一尘集豪端。
遨嬉未云几,下已亿万年。
向者夸夺子,万坟厌其巅。
惜哉抱所见,白黑未及分。
慷慨为悲咤,泪如九河翻。
指摘相告语,虽还今谁亲。
翩然下大荒,被发骑骐驎。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问茅屋祭昭王。